《莺梭》

时间: 2025-02-04 16:07:10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情感;而那细腻的机声则是织布机在忙碌地工作。洛阳的三月,花儿盛开如同锦绣,多少辛勤的努力才能织就这样美丽的春景。

注释:

  • 掷柳:指春天时柳条被抛掷,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迁乔:指树木枝叶迁移,象征生命的生长与变化。
  • 交交:形容声音的细腻与频繁,指织布的节奏。
  • 洛阳:古代著名城市,代表繁华与美丽。
  • 工夫:指辛勤的劳动和时间的投入。

典故解析:

“洛阳三月”是指春天的洛阳,洛阳在唐代及宋代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花如锦的描绘则暗指当时盛大的春花节,反映了春天的繁华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含蓄见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对自然界的描绘细腻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洛阳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美景和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

诗歌鉴赏:

《莺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中通过对柳树、花朵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勤劳。开头“掷柳迁乔太有情”一语,通过柳树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情感的流动,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交交时作弄机声”,以织布机的声音作为背景,隐喻人们在春天中忙碌的身影,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则是对春景的赞美,强调了美丽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致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掷柳迁乔太有情:描写春天柳条被轻轻抛掷,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情感。
  2. 交交时作弄机声:形容织布机在忙碌中发出的声音,暗示着劳动的节奏。
  3. 洛阳三月花如锦:描绘洛阳三月盛开的花朵如同锦绣般美丽,反映春天的繁华。
  4. 多少工夫织得成:赞美背后辛勤的劳动,强调美丽的景象是努力的结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锦绣,增强了美感。
  • 拟人:柳树和织布机的描写,使自然和劳动具有人情味。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劳动者的辛勤,表达了对生命、春天与劳动的热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生命的复苏。
  • :象征美好、繁荣与希望。
  • 机声:象征劳动、勤奋与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掷柳”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柳树的生长
    • B. 春天的到来
    • C. 人们的活动
    • D. 诗人的感情
  2. “洛阳三月花如锦”的意思是?

    • A. 花朵的颜色
    • B. 春天的温暖
    • C. 花开的繁盛
    • D. 劳动的成果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莺梭》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刘克庄更强调了劳动与美景的结合,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离愁别绪,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