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能叩触,天籁忽成文。
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
茅峰曾醮斗,笠泽久眠云。
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白话文翻译
在高秋时节,轻轻敲击音符,天籁之音突然变得有了文采。虽然苦涩的旋律隐约依靠着,但那灵动的音色自然而然超越了众多乐音。茅草峰曾经参加过天上的盛会,笠泽在云雾中沉睡已久。愿意在山中漫步,三年来随意醉卧。
注释
- 高秋:指深秋季节,天气转凉,景色清朗。
- 叩触:敲击、触碰,形容轻轻地演奏乐曲。
- 天籁:自然之音,纯净美好的声音。
- 苦调:悲伤或忧愁的旋律。
- 潜倚:隐隐依靠,指声音虽不明显却深藏其中。
- 灵音:灵动而美妙的音色。
- 茅峰:指茅草山峰。
- 醮斗:参加天上的盛典,这里可能暗示与神灵的关系。
- 笠泽:形容有笠帽的泽水,意指在云雾中的宁静。
- 任一醺:随意地醉酒,表达一种洒脱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和乐府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可能是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表现了一种宁静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音乐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高秋能叩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秋天,音符的轻叩与自然的契合,瞬间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接下来的“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虽然有些旋律是苦涩的,但灵动的音色使他超越了周围的喧嚣。
在“茅峰曾醮斗,笠泽久眠云”中,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的结合,茅草峰与笠泽的意象相互辉映,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似在诉说着一种放纵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秋能叩触:在深秋的季节,轻轻地敲击着音符,暗示着自然的和谐音。
- 天籁忽成文:自然之音突然变得有文采,指的是灵动的音符仿佛有了文字的表达。
- 苦调虽潜倚:虽然有些忧伤的旋律是隐约存在的,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灵音自绝群:灵动的音色自然超越了其他声音,表达出一种独特性。
- 茅峰曾醮斗:茅草峰曾参加过天上盛会,暗示着人与自然的互动。
- 笠泽久眠云:笠泽在云雾中沉静许久,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 许伴山中躅:愿意随意走在山中,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三年任一醺:三年来随意地沉醉,表达一种洒脱和不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之音比作文采,增加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苦调”与“灵音”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赋予了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的热爱,对音乐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秋: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天籁: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灵音:象征着内心的追求与独特。
- 茅峰、笠泽:自然景象,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秋季
- C. 夏季
- D. 冬季
-
“灵音自绝群”中的“绝群”是什么含义?
- A. 超越其他声音
- B. 绝对的孤独
- C. 绝对的安静
- D. 绝对的强音
-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高山
- B. 河流
- C. 草峰与泽水
- D. 雪山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 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作品,陆龟蒙侧重于音声的描绘,而王维则通过山水表达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解读: 陆龟蒙的诗更加强调音乐意象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为专注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归隐生活。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陆龟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