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忆燕
作者: 鲍之芬 〔清代〕
红杏枝头春吐。
不定班班社雨。
轻暖又轻寒,总把归期耽误。
何处何处。
悄立珠帘绣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红杏花在枝头盛开的情景。春季的天气时而温暖,时而寒冷,让人无法确定归来的日期。词人对春天的美好感慨,同时隐约流露出对归期的惆怅与不安,最后在思念的情绪中,默默地站在珠帘绣花的窗户前。
注释:
- 红杏: 指的是一种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班班社雨: “班班”形容雨声清脆,社雨指的是春季的雨水。
- 轻暖: 温暖的天气。
- 轻寒: 寒冷的天气。
- 归期: 返回的日期或时间。
- 珠帘绣户: 珠帘是用珠子串成的帘子,绣户则指的是精美的窗户,常用于形容富贵人家的居住环境。
典故解析:
“红杏枝头春吐”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常用来形容春回大地。社雨是古代对特定节气时节雨水的称呼,通常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之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以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同时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变化的关注和对人情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 忆燕》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红杏枝头春吐”不仅描绘了春的美好,更暗示了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接下来的“不定班班社雨”则引出春天的不确定性,轻暖与轻寒的交替,象征着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诗人所期待的归期却因这些自然因素而被耽误,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结尾的“悄立珠帘绣户”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红杏、春雨、珠帘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杏枝头春吐: 描绘春天的生机,红杏花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不定班班社雨: 春季的雨水来得无规律,暗示着生活的变幻莫测。
- 轻暖又轻寒: 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替,反映出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 总把归期耽误: 承载了对归期的期待与无奈。
- 何处何处: 反复发问,表达了内心的迷茫与思念。
- 悄立珠帘绣户: 细腻的描写,表现出静默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杏象征春天,珠帘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拟人: 春吐、轻寒等赋予自然情感,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 “轻暖又轻寒”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归期的期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与无奈。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求情感的寄托,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杏: 春天的象征,生机与希望。
- 社雨: 自然的变化,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 珠帘绣户: 代表富贵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杏枝头春吐”中的“红杏”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
“不定班班社雨”中“班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雨声清脆
B. 风声呼啸
C. 鸟儿歌唱
D. 花儿盛开 -
诗人通过“悄立珠帘绣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生气与不满
D. 骄傲与自信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感慨,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细腻与柔情,与鲍之芬的作品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不同的意象,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描绘手法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