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色图》
时间: 2025-01-11 01:2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林一何好,芳树何葳蕤。
繁花纷煜煜,碧干共低垂。
岂无幽旷原,亦有清涟漪。
脩竹独含秀,枝柯忽纷披。
群鸟恣游泳,回翔各适宜。
和鸣驯锦雉,间关语黄鹂。
王睢自有匹,钩辀亦知时。
白鹇洁胜雪,素鹭明顶丝。
鸳鸯有定偶,鸂鶒恒并栖。
物性亦各异,於人竟奚为。
展图一披玩,叹息生歔欷。
愿尔众禽类,高举毋自疑。
长随双凤凰,舜廷共来仪。
白话文翻译:
这片上林真是美好,芳香的树木多么繁茂。
盛开的花朵灿烂夺目,碧绿的枝干低垂着。
难道没有幽静的原野吗?那里也有清澈的涟漪。
修竹独自含有秀美,枝叶忽然纷纷披散。
群鸟自在游荡,飞翔回旋各有所适。
和鸣的锦雉温驯,黄鹂则在间或歌唱。
王睢也自有配偶,钩辀也知道时节。
白鹇洁白胜过雪,素鹭的顶上如丝。
鸳鸯有固定的伴侣,鸂鶒则常常并栖。
万物的性情各有不同,人又有何必在意呢?
展开图画细细欣赏,叹息之声不禁而发。
愿你们这些鸟类,高高地飞起,勿要自疑。
愿你们长随双凤凰,像舜帝的朝廷一样莅临。
注释:
-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帝王的皇家园林。
- 芳树:芬芳的树木。
- 葳蕤: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脩竹:修长的竹子。
- 和鸣:指鸟类的和谐鸣叫。
- 白鹇:一种美丽的鸟,羽毛洁白。
- 鸳鸯:一种成双成对的水鸟,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荣,明代著名诗人,官职显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花鸟,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上林的春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上林春色图》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上林苑的美丽景象,生机盎然的景物与鸟儿的和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的意象如“芳树”、“繁花”、“清涟漪”、“脩竹”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同时,诗中通过鸟类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自由与和谐,尤其是“鸳鸯有定偶,鸂鶒恒并栖”更是强调了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愿尔众禽类,高举毋自疑”,俨然是对生命的期许,诗人希望人们能象鸟儿一样,追求自由与和谐,展翅高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林一何好,芳树何葳蕤:开篇直接表达了上林苑的美好与芳香。
- 繁花纷煜煜,碧干共低垂:繁花似火,绿枝低垂,生动描绘了春日的生机。
- 岂无幽旷原,亦有清涟漪:不仅有美丽的花木,还有宁静的原野。
- 脩竹独含秀,枝柯忽纷披:修竹自有清秀之处,枝叶随风轻拂。
- 群鸟恣游泳,回翔各适宜:鸟儿自在飞翔,享受自然的自由。
- 和鸣驯锦雉,间关语黄鹂:锦雉与黄鹂的和鸣,增添了春意。
- 王睢自有匹,钩辀亦知时: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的伴侣与生存智慧。
- 白鹇洁胜雪,素鹭明顶丝:白鹇洁白如雪,素鹭的羽毛轻柔如丝。
- 鸳鸯有定偶,鸂鶒恒并栖:强调鸟类之间的忠贞与和谐。
- 物性亦各异,於人竟奚为:万物各有性情,人类又何必拘泥。
- 展图一披玩,叹息生歔欷:展开画卷细细观赏,抒发感慨与叹息。
- 愿尔众禽类,高举毋自疑:希望鸟儿们能够自由飞翔,不必犹豫。
- 长随双凤凰,舜廷共来仪:愿与双凤凰同行,如同古代的美好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鹇洁胜雪”将白鹇比作雪,突显其白皙。
- 拟人:鸟类的和鸣、嬉戏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鸳鸯有定偶,鸂鶒恒并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生命的和谐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通过鸟类的描写,传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倡导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芳树:象征生命的繁茂与希望。
- 繁花:代表美好的外在与内在的生机。
- 脩竹:象征高洁与优雅的品质。
- 白鹇与鸳鸯:传递忠贞与和谐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上林春色图》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荣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白鹇”与“素鹭”分别象征什么? A) 美与丑
B) 忠贞与和谐
C) 春天与秋天
D) 自由与束缚 -
诗中“愿尔众禽类,高举毋自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鸟类的羡慕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感慨
D)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B) 杨荣
- B) 忠贞与和谐
- B) 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杨荣的《上林春色图》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前者侧重于描绘春日的生机与鸟类的和谐,后者则通过春雨展现生命的滋润与希望。两者皆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思考,但表现手法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唐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