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公子
仇远 〔宋代〕
晓入蓬莱岛,
松下锄瑶草。
贪看碧桃花,
误游金母家。
一酌洼尊露,
醉失归来路。
不见董双成,
隔花闻笛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踏入蓬莱岛,
在松树下锄草,
贪恋那碧桃花的美丽,
误入了金母的家中。
一杯露水酒下肚,
醉得迷失了回家的路。
不见董双成的身影,
只隔着花丛听到笛声悠扬。
注释: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超脱。
- 瑶草:美丽的草木,常用来指代仙境中的植物。
- 碧桃花:桃花的颜色鲜艳,寓意春天的美好。
- 金母:指的是神话中的女神,象征长生不老。
- 洼尊:指盛酒的器具,洼表示凹陷的地方,形容酒的清澈。
- 董双成:可能是作者的友人,寓意对朋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仇远,字子甫,号心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仇远在诗中常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醉公子》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生活与享乐并存的时期。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董双成的思念,反映出一种洒脱和醉意中的哲理。
诗歌鉴赏:
《醉公子》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人以清晨为背景,描绘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蓬莱岛,松树和瑶草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碧桃花的贪看,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迷恋,而误游金母家则表现了作者在享受美景时的不经意与迷失。在醉酒后,诗人失去了归路,这不仅是生理上的醉意,更是精神上的迷惘,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最后一句“隔花闻笛声”,则呈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似乎在花丛中,诗人依稀听到友人的笛声,心中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入蓬莱岛:诗人清晨踏入如梦似幻的蓬莱岛,突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 松下锄瑶草:描绘了诗人在松树下辛勤劳作,锄草的场景,暗含对自然的亲近。
- 贪看碧桃花:对桃花的沉醉,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迷恋,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误游金母家:意外进入神仙居所,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一酌洼尊露:饮用露水酒,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洁。
- 醉失归来路:醉酒后迷失了归路,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迷茫与思考。
- 不见董双成:对友人的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隔花闻笛声:在花丛中听到笛声,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景与醉意结合,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 对仗:如“晓入”和“醉失”,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如“蓬莱岛”、“碧桃花”等意象,营造出仙境的氛围,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好自然与友谊的追求,表现出人生中的迷失与思考。通过醉酒的状态,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深情的怀念。
意象分析:
- 蓬莱岛: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体现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
- 碧桃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青春和爱情。
- 金母:代表着长生与理想化的生活,体现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 笛声:象征着友谊与思念,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蓬莱岛”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中的仙境
- C. 战争
-
诗人醉失归来路,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友情的思念
- C. 对家乡的怀念
-
“隔花闻笛声”中的“笛声”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的声音
- B. 友人的思念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理想中的仙境
- B. 对友情的思念
- B. 友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加豪放,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对比之下,杜甫的作品更关注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仇远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