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州》

时间: 2025-01-11 23:44:37

马踏巉岩缓著鞭,汉州城外看青天。

云横叠嶂吞残日,风卷崇冈起晓烟。

地拔翠峰森似笋,溪明锦石小如钱。

官邮睡足出门去,信口语言诗未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踏巉岩缓著鞭,汉州城外看青天。
云横叠嶂吞残日,风卷崇冈起晓烟。
地拔翠峰森似笋,溪明锦石小如钱。
官邮睡足出门去,信口语言诗未圆。

白话文翻译:

马儿缓缓在险峻的岩石上迈步,汉州城外的天空显得格外湛蓝。
云层横亘,叠起的山峦吞没了残阳,风卷起高岗上的晨雾。
大地仿佛拔起的翠峰,像竹笋般耸立,溪水清澈,石头小巧如铜钱。
我在官邮中睡足了,出门时说着诗句,却未能完整表达。

注释:

  • 巉岩:险峻的岩石。
  • 汉州:古地名,今汉中市,位于陕西省。
  • 吞残日:形容云层遮住了落日,意指日落时的景象。
  • 崇冈:高大的山冈。
  • 晓烟:清晨的雾气。
  • 地拔:指大地的高峰拔地而起。
  • 森似笋:形容山峰如竹笋般高耸。
  • 锦石:光滑如锦的石头,形容溪水清澈见底。
  • 官邮:指官府的邮驿,古代的交通工具。
  • 信口语言诗未圆:随意说话,诗句未能完整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的诗人,其生活在南宋时期,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汉州》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汉州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闲适。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汉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汉州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开篇“马踏巉岩缓著鞭”,以马为引,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旅途画面,马儿稳步走过险峻的岩石,给人以安全和从容之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汉州的美丽天空,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云横叠嶂吞残日”,云层遮挡了落日,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邃感。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随后,诗人通过“风卷崇冈起晓烟”展现了晨雾的轻盈,风的动感,给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从自然景色回归到自身,表达了随意而发的诗句未能完整的感慨,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心灵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踏巉岩缓著鞭:作者骑马行走在巉岩之上,马儿步伐缓慢,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2. 汉州城外看青天:在汉州城外,仰望蓝天,感受自然的广阔。
  3. 云横叠嶂吞残日:描绘了云层的重叠,遮住了落日,体现了自然的变化和壮观。
  4. 风卷崇冈起晓烟:风吹拂着高大的山冈,晨雾升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5. 地拔翠峰森似笋:大地上高耸的翠峰像竹笋一般,展现了自然的奇特形态。
  6. 溪明锦石小如钱:溪水清澈,水中的小石头如同铜钱,形象生动。
  7. 官邮睡足出门去:在官邮中休息充足,悠然出门。
  8. 信口语言诗未圆:随意说话,诗句却未能完整,表现出随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峰森似笋”,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山峰的高耸。
  • 对仗:如“云横叠嶂吞残日,风卷崇冈起晓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州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 巉岩:代表自然的险峻与壮丽。
  • 青天: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 :代表变化与无常。
  • 晓烟:清晨的雾气,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翠峰:高耸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力量。
  • 溪水: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州”是指哪个地方? A. 河南
    B. 陕西
    C. 四川
    答案:B

  2. “官邮”指的是什么? A. 邮政系统
    B. 官府的邮驿
    C. 交通工具
    答案:B

  3. 诗中“云横叠嶂吞残日”的意思是: A. 日出东方
    B. 云层遮住了落日
    C. 天空晴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的《汉州》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汪元量更注重对流动的描写,而王维则强调自然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