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二首》
时间: 2025-01-26 05:05:20意思解释
思归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理肩舆,客舍卷床笫。
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
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
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白话文翻译:
在汝南留了整整一百天,遍访了三位朋友。
我心里思念归去并非我的主意,不过也只是为了你罢了。
整理行装,肩挑轿子,客舍里卷起了床铺。
孩子们说世道不好,平地上风波四起。
舟行时或许容易摇晃,舟静时姑且还好。
虽说缠绕在一起并非我所愿,但时机总会来临。
老人们的思虑拙劣,而年轻人们的话却有道理。
早晨煮饭用的是红粟,早市上买到的淮鱼鲜美。
独自一人待在厨房里,无人归来迎接伯姊。
整年过得安闲,幽居生活没有彼此。
注释:
- 汝南: 古地名,今属河南省。
- 肩舆: 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由人肩挑。
- 床笫: 床和铺盖,指居住的地方。
- 风波: 比喻世间的动荡不安。
- 匏: 瓠瓜,可用于制作器具。
- 蠖屈: 螳螂弯曲,意指等待时机。
- 晨炊: 早晨煮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与其风格相似,但更偏向于抒情和思考,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在外游历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事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思归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刻思念与对世事的无奈。诗中以“汝南百日留”的开篇,直白地交代了时间的漫长与思乡的深刻。接着,诗人通过“行装理肩舆”描写出外出游历的准备,随后又用“儿言世情恶”来表达对世俗纷扰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困惑。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冷暖的理解。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结合了个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社会环境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人在对比世俗与隐居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宁静的生活,反映出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选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汝南百日留: 在汝南待了整整一百天,表明时间的漫长。
- 走遍三男子: 走访了三位朋友,体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 思归非吾计: 思念归去并不是我自己能决定的。
- 聊亦为尔耳: 这思念的情感只是为了你而存在。
- 行装理肩舆: 整理行装,准备启程。
- 客舍卷床笫: 在旅馆打理铺盖,准备离去。
- 儿言世情恶: 孩子们抱怨世道的恶劣。
- 平地风波起: 世事多变,风波四起。
- 舟行或易摇: 船在行驶时可能会摇晃。
- 舟静姑且已: 船静时暂且无事。
- 匏系虽非愿: 虽然不愿意被束缚,但总会有时机到来。
- 蠖屈当有俟: 螳螂弯曲等待,暗示耐心等待时机。
- 老人思虑拙: 老年人的思虑往往笨拙。
- 小子言有理: 年轻人的见解却常常有道理。
- 晨炊廪粟红: 早晨用红粟煮饭。
- 晓市淮鱼美: 清晨市场上买到的淮鱼鲜美。
- 索居庖无人: 独自在厨房中,无人陪伴。
- 归去迎伯姊: 想要回去迎接伯姊。
- 终岁得安闲: 整年过得安闲自在。
- 幽居无彼此: 隐居生活中没有彼此的干扰。
修辞手法:
- 比喻: “平地风波起”比喻世道动荡不安。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 拟人: “老人思虑拙”,赋予老人以思考的能力,表现对世事的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游历中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诗中通过对家庭、社会的观察,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汝南: 代表故乡,象征思乡之情。
- 舟: 象征人生旅途,反映出生活的不确定性。
- 晨炊: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宁静。
- 淮鱼: 象征生活的美好与丰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汝南是指哪个地方? A. 河南
B. 山东
C. 江苏
D. 四川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晨炊廪粟红”意指什么? A. 早晨煮饭
B. 黄昏做饭
C. 午餐准备
D. 晚餐准备
答案:A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的讽刺
D. 对旅行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苏辙 vs. 陶渊明: 两位诗人均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苏辙更多地思考世事的变化,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