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

时间: 2025-04-28 20:46:29

驱马信所适,落日望九州。

青山满天地,何往为吾丘。

贫贱身秖辱,富贵道足羞。

涉句谅如此,惜哉去无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山
驱马信所适,落日望九州。
青山满天地,何往为吾丘。
贫贱身秖辱,富贵道足羞。
涉句谅如此,惜哉去无由。

白话文翻译:

我骑马顺着所向的路行走,落日映照着整个九州。
青山环绕着天地,我该去哪里才能找到属于我的小丘?
贫贱的身世只会遭受羞辱,而富贵的道路又让我感到羞愧。
即便对诗句有所感悟,遗憾的是却无从流连。

注释:

  • 驱马:指骑马行走。
  • 信所适:意为顺着所向的路。
  • 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指整个国家。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壮丽。
  • 吾丘:指自己心灵寄托的地方。
  • 贫贱身秖辱:贫贱的身份只会受到羞辱。
  • 涉句:指对诗句有所感悟。
  • 惜哉去无由:感叹无法停留。

典故解析:

“九州”是古代对中国的称呼,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眷恋。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诗人的理想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曾任宰相。他主张变法以振兴国家,文学上提倡“新法”,注重诗词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正值他面对政治局势变化及个人困境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愈加明显。

诗歌鉴赏:

《凤凰山》不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中通过骑马、落日、青山等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开篇“驱马信所适,落日望九州”,描绘了行走在广袤大地上的孤独感,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国家的广阔,既有壮丽的景象,又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青山满天地,何往为吾丘”则更进一步,诗人面对无边的青山,内心却感到迷茫与失落,似乎在问,理想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惆怅。

最后两句“贫贱身秖辱,富贵道足羞”,则是对社会现象的直接批判,贫贱的身世带来的羞辱与富贵的道路带来的道德羞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两极分化与人性的复杂。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既渴望理想,又对现实充满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驱马信所适”:骑马行走,随心所欲。
    • “落日望九州”:夕阳西下,眺望整个国家,感受到的壮阔与孤独。
    • “青山满天地”:自然的伟大与无垠,表达出诗人的向往。
    • “何往为吾丘”:面对青山,心中充满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 “贫贱身秖辱”:贫穷的生活只带来了羞辱与困苦。
    • “富贵道足羞”:追求富贵的道路却又令人感到羞愧与负担。
    • “涉句谅如此”:对于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 “惜哉去无由”: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感叹与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比作理想的寄托。
    • 对仗:如“贫贱身秖辱,富贵道足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理想与归属。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贫贱:代表社会的底层与困境。
  • 富贵:象征社会的上层与道德的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州”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古代中国
    C. 一种乐器
    D. 一座山

  2. 诗人对贫贱与富贵的态度是: A. 都很向往
    B. 贫贱羞辱,富贵羞愧
    C. 无所谓
    D. 只追求富贵

  3. 诗中“青山”象征着: A. 失败
    B. 理想与归属
    C. 罪恶
    D. 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凤凰山》和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现实困境,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壮丽的山水与豪情,更显自由与洒脱。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文集》
  2. 《宋代文学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