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时间: 2025-01-26 03:25:57

风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作者: 岑参 〔唐代〕

风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白话文翻译:

春天温暖,阳光明媚,黄鹂鸟飞近村庄。
花开得明艳在潘子县,柳树阴暗遮住陶公的门。
药罐摇晃着山的倒影,鱼竿上沾着水的痕迹。
南桥上车马往来,何必这样喧嚣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温暖。
  • 暾暾:形容阳光明亮。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
  • 潘子县:地名,可能指潘子山。
  • 陶公:陶渊明,隐士,追求田园生活。
  • 药椀:药瓶,指代药物。
  • 摇山影:山的倒影在水面上摇曳。
  • 鱼竿:钓鱼用的工具。
  • 水痕:水流留下的痕迹。
  • 南桥:指通往南方的桥,象征人来人往。

典故解析

  • 陶公:诗中提到陶渊明,代表着隐逸与田园生活的理想,反映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疆,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与士人的情怀,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作者在河阳陶渊明的别业游玩,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隐士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透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风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用温暖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勾勒出春天的气息。黄鹂鸟的鸣叫增添了生机,使人感受到春的生命力。接下来的“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描绘了潘子县花开的灿烂与陶公门外柳树的阴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隐士生活的恬静与外界的喧嚣。

“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药椀”象征着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而“鱼竿”则表现出诗人对闲适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喧嚣的不满,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他渴望远离繁华与喧嚣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煖日暾暾:春风温暖,阳光明媚,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春季氛围。
  2. 黄鹂飞近村:黄鹂鸟飞近村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3. 花明潘子县:潘子县的花朵盛开,明亮而灿烂,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
  4. 柳暗陶公门:陶渊明的门前柳树阴暗,暗示着隐士生活的静谧。
  5. 药椀摇山影:药罐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6. 鱼竿带水痕:鱼竿上的水痕表示诗人享受自然的闲适生活。
  7. 南桥车马客:南桥上车马往来,描绘了世俗的繁忙与喧嚣。
  8. 何事苦喧喧:对喧闹的质疑,表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药椀摇山影”,将日常物品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意境。
  • 对仗:如“风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鹂:象征春天的生机、自由与快乐。
  • 柳树:象征柔美与隐秘的生活。
  • 药椀:代表健康与和谐的生活。
  • 鱼竿:象征闲适与自然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是什么象征?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2. “柳暗陶公门”中“柳暗”表现了什么? A. 明亮的光线
    B. 生活的繁忙
    C. 隐士的宁静
    D. 自然的喧嚣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诗篇。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岑参的《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岑参偏向于描绘隐逸与自然的美,而李白则表现了豪放与对生活的态度,二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