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时间: 2025-01-26 04:4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岑参 〔唐代〕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白话文翻译:
在客舍旁边的山郭不远,解下马鞍时钟声响起。
主人正在炊煮新米,旅人充饥的夜晚来临。
关山的明月照在首阳上,映照出华阴的祠庙。
苍茫的秋山显得朦胧,萧瑟的寒松让人感到悲凉。
久别于园庐,今天与朋友的离别已成事实。
旧时山谷的兰花与杜鹃在黄昏时分凋零,归家的路途已然迟滞。
注释:
- 次舍:指的是客舍旁边的地方。
- 鸣钟时:解鞍时听见钟声。
- 炊新粒:炊煮新米饭。
- 行子:在路上行走的旅人。
- 关月:关山上的明月。
- 华阴祠:华阴的祠庙,可能指祭祀神明的地方。
- 苍茫秋山:秋天的山显得模糊而广阔。
- 萧瑟寒松:寒冷的松树显得凄凉。
- 兰杜:兰花和杜鹃,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归轩:回家的车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是在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情怀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岑参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创作背景: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创作于岑参游历华阴时,诗中表现出对友人阎防的思念之情。阎防是岑参的好友,二人因政治原因而分离,诗中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旅人的孤独,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引入旅人回到客舍的场景,一声钟鸣不仅是时间的提醒,也是对旅途劳累的感慨。接着“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展现了主人热情的招待,而旅人因饥饿而感受到的温暖与友情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当夜幕降临,月光照耀在“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这幅画面仿佛是在超越时空的思考中,月光成为了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接下来的“苍茫秋山晦”,则在景色的变化中传递出一种离愁别绪,描绘了孤寂的山野和萧瑟的松树,透出诗人心中的迷茫与惆怅。
最后两句“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人的无尽怀念和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哲思,直指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 描述了旅人到达客舍的情景,解下马鞍时,钟声响起,传递出一种即将入宿的惬意。
-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 主人正在煮新米,旅人饥饿的夜晚得到了温暖的关怀,表现了人情的温暖。
-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 月亮从关山升起,照亮了华阴的祠庙,意象丰富,象征着思念和回忆。
-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 描绘了秋天的山显得朦胧而苍茫,寒松的萧瑟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悲凉。
-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 表达了与老友分别已久,辞别的情感愈加浓厚。
-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 旧时的兰花与杜鹃在黄昏时分凋零,归家的路途已经耽搁,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月光照耀华阴祠,通过意象的对比,传达思念之情。
- 拟人:传达寒松的悲凉,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旅途的描写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月光、秋山、兰花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郭:象征归宿、栖息之所,代表了旅人心灵的寄托。
- 钟声:传递时间的流逝与宁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月光:代表思念与回忆,照亮了心灵的路径。
- 秋山:象征孤独与凄凉,体现诗人内心的情感。
- 兰杜:代表旧情与离别,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解鞍鸣钟时”是指: A. 旅人骑马时
B. 旅人到达客舍时
C. 旅人离开客舍时 -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中的“关月”象征: A. 友谊
B. 思念
C. 归宿 -
“苍茫秋山晦”中的“苍茫”主要描述: A. 山的颜色
B. 山的模糊和广阔
C. 秋天的气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 vs. 王维:两位诗人在描写边塞与山水时,岑参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哲思。岑参的诗语言豪放,情感直白,王维则语言含蓄,情感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