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相思引 题百福老人蓝笔画兰》
时间: 2025-02-04 15:2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心芳草淡青钩。
艳过春花冷过秋。
翰林学士,画意本清幽。
神品倩人题好句,
生绡尚有暗香留。
老人名字,千古足风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同心结的芳草,色泽淡雅如青色钩子,花的艳丽程度超过春花,清冷得胜过秋天。翰林学士的画作本身就蕴含着清幽的意境。那位神品的美人写下了美好的诗句,生绡上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老人的名字,流传千古,声誉足以让人景仰。
注释:
- 同心:指同心结,象征爱情的坚贞。
- 芳草:美丽的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青钩:青色的钩子,形象且富有诗意。
- 翰林学士:古代朝廷中的文官,学识渊博。
- 神品:指美人的价值或品位极高。
- 倩人:美丽的女子。
- 生绡:一种丝绸,通常用于制作衣物,暗指细腻的事物。
- 暗香:隐约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翰林学士”是古代文人的代称,象征着高雅的文学修养和学术地位。而“神品倩人”则暗示了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所描绘的芳草、春花以及生绡,均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特点,常常融入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琴调相思引》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诗词艺术的高峰期。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崇拜。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首句“同心芳草淡青钩”以同心结象征爱情,从而引入了自然界的美。接着,诗人通过比较春花与秋天,进一步强调了美的珍贵与短暂。翰林学士的画作则让人联想到文学与艺术的结合,显示了诗人与时代的深厚联系。
“神品倩人题好句”一句则转向了对人性的赞美,指向了那些不仅外表美丽而且才华横溢的女性。最后一句“老人名字,千古足风流”则将诗歌提升到历史的高度,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人们的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清雅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爱情与美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心芳草淡青钩:描绘了一种淡雅的草,象征着纯洁的情感。
- 艳过春花冷过秋:通过春花与秋的比较,彰显出爱情的美丽与短暂。
- 翰林学士,画意本清幽:强调了文人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的高雅与清幽。
- 神品倩人题好句:赞美了美丽女子的才华,展现出人文的光辉。
- 生绡尚有暗香留:暗香象征着情感的余韵,表现出诗人的细腻情感。
- 老人名字,千古足风流: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同心芳草”,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比如“艳过春花冷过秋”,使得诗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爱情的纯洁与美好。
- 春花: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生绡:象征细腻与优雅的事物。
- 暗香:隐喻着美好情感的持久与余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翰林学士”指的是什么?
- A. 农民
- B. 商人
- C. 文人
- D. 武将
-
填空题:诗中“同心芳草”的象征意义是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生绡”是指一种香料。(对/错)
答案:
- C. 文人
- 纯洁的情感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琴调相思引》同样表达了对情感的思索,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运用了更多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