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门。光武》

时间: 2025-01-24 05:42:15

成败非儒孰可量,儒生何指指萧王。

萧王得众能宽裕,吴汉归来帝业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成败非儒孰可量,
儒生何指指萧王。
萧王得众能宽裕,
吴汉归来帝业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成败并非儒家所能衡量的,儒生又凭什么去指责萧王。萧王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得以宽裕地治理国家,而吴汉归来后,帝业更加兴盛。

注释

  • 成败:指成功与失败。
  • 非儒:并不是儒家所能评判的。
  • 指指:指责、批评。
  • 萧王: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因其出身于萧氏,故称萧王。
  • 得众:得到群众支持。
  • 宽裕:宽松、富足。
  • 吴汉:指的是光武帝刘秀的归来,恢复汉室。

典故解析

  • 萧王:刘秀是汉光武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萧王”,他经历了新莽的覆灭,重新建立汉朝的伟业。
  • 吴汉:吴汉的复兴指的是刘秀在众多支持者的协助下,重新统一并巩固汉朝的政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兴衰来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光武帝刘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成败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儒生的质疑,暗示了儒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局限性,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第一句“成败非儒孰可量”直接指出了儒生对历史成败的评判并不公正,接着通过对萧王的描述,表现出他所拥有的广泛支持和治国能力,暗示领导者的成就有赖于民心的归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吴汉复兴后,国家的繁荣昌盛,表现出对光武帝的肯定。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情感真挚,富有哲思,展示了历史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成败非儒孰可量:成功与失败不是儒生所能轻易评判的,强调了历史的复杂性。
    2. 儒生何指指萧王:儒生凭什么去指责萧王,质疑儒家的权威。
    3. 萧王得众能宽裕:萧王(光武帝)得到众人的支持,治理得当,显示出他有能力。
    4. 吴汉归来帝业昌:吴汉的归来使得帝国兴盛,表现出对光武帝成就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成败非儒”与“儒生何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儒生的评价进行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无奈与反思。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成败的反思,表现出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批判,赞美了光武帝的治国才能,强调了民心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成败:象征着历史的兴衰,反映出人们对权力和政治的关注。
  • 萧王:象征着理想的领导者,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代表民众,暗示着领导者成功的基础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成败非儒孰可量”中的“儒”指的是: A. 儒家思想
    B. 儒生
    C. 儒家经典
    D. 儒家文化

  2. 诗中提到的“萧王”是指: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彻

  3. “吴汉归来帝业昌”中的“帝业”指的是: A. 个人成就
    B. 国家兴盛
    C. 文化传承
    D. 家族荣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现社会动荡与历史苦难。
  • 《春望》:杜甫,描写国破家亡的感慨,与本诗有共通之处。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与本诗的对比:两者均反映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悲欢离合,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关注历史的政治背景和理想领导者的形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汉光武帝刘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