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2-04 16:2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郑骞 〔清代〕
小别安知非永诀。
独倚高楼,望断长天阔。
草树荒寒冬一色。
茫茫路上深深辙。
莫盼重逢休恨别。
花落方开,明月园方缺。
绿鬓青春都未歇。
不难自慰朝和夕。
白话文翻译:
小别时怎么知道这不是永别呢?
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上,望着那遥远的天空。
草木荒凉,冬天的景色一片苍凉。
茫茫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不要期待重逢,也不要恨别离。
花儿凋谢之后才会重新绽放,明月的园子也是渐渐缺少。
青春的绿发尚未衰老。
在朝夕之间,安慰自己也并不难。
注释:
- 小别: 短暂的分别。
- 安知: 哪里知道。
- 高楼: 这里指诗人所在的高处,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长天阔: 广阔的天空,象征遥远。
- 草树荒寒冬一色: 描述冬天的景象,草木凋零,显得荒凉。
- 茫茫路上深深辙: 形容路途漫长,留下了深深的车辙,暗示离别的沉重。
- 莫盼重逢休恨别: 不要期望重逢,也不要对离别感到恨意。
- 花落方开: 花落后才会再开,暗示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 绿鬓青春都未歇: 青春尚未消逝,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自慰: 自我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骞,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创作于郑骞的离别之际,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诗中蕴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诗歌,郑骞通过对离别与重逢的思索,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诗的开头便引入了“永诀”的主题,表现了离别的沉重感。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上,目光穿越广阔的天空,造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这种孤独不仅来源于空间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隔阂。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荒凉的冬日景象,增强了孤寂感。草木凋零,寒冷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同时,茫茫的路上深深的车辙,仿佛在指引着他对离别的思考,路途的漫长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沉重。
然而,在悲伤的情绪中,诗人也不乏乐观的态度。他提醒自己“莫盼重逢休恨别”,表明了对人生无常的接纳。离别是生命的一部分,期待重逢的同时,也要学会释怀。最后,诗人以“绿鬓青春都未歇”结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命的珍视。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离别之痛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别安知非永诀: 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离别的深刻思考,暗示了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 独倚高楼,望断长天阔: 通过高楼的孤独视角,展现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 草树荒寒冬一色: 描绘冬季的凄凉,体现内心的失落情绪。
- 茫茫路上深深辙: 形象化离别的痛苦,路途的漫长加重了孤独感。
- 莫盼重逢休恨别: 提醒自己要接受离别,减少对重逢的期待。
- 花落方开,明月园方缺: 以花和月的意象暗示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 绿鬓青春都未歇: 表达对青春的珍惜,暗示人生依旧充满可能。
- 不难自慰朝和夕: 在日夜交替中寻找内心的安慰,表现出一种智慧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 “草树荒寒冬一色”用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例如“莫盼重逢休恨别”。
- 拟人: “花落方开”暗示生命的循环,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主题探讨了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传递出一种既伤感又充满希望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 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长天: 代表遥远与无尽的思念。
- 草树: 反映冬天的荒凉,象征生命的脆弱。
- 车辙: 暗示人生道路的漫长与离别的沉重。
- 花月: 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希望,暗示美好事物的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蝶恋花》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郑骞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草树荒寒冬一色”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冬天的凄凉
C. 夏天的热烈
D. 秋天的丰收 -
“莫盼重逢休恨别”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A. 期待重逢
B. 接受离别
C. 讨厌分别
D. 忘记过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爱情与离别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离别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郑骞《蝶恋花》 vs 李清照《如梦令》: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郑骞更多地关注于对时间流逝的哲思,而李清照则更直接描绘了情感的细腻与强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