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戊寅岁上元》
时间: 2025-01-11 01:4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追和戊寅岁上元
作者:苏轼
春鸿社燕巧相违,
白鹤峰头白板扉。
石建方欣洗牏厕,
姜庞不解叹蠨蝛。
一龛京中嗟春梦,
万炬钱塘忆夜归。
合浦卖珠无复有,
当年笑我泣牛衣。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鸿雁和燕子在社日的欢庆中相互错过,
白鹤峰上,一扇白色的门静静地矗立。
石建在此时欣喜地洗去身上的污垢,
而姜庞却不明白为何要叹息那只小虫。
在京城的一角,我感叹春梦难寻,
而钱塘的万炬灯火让我忆起夜归的情景。
合浦的珠子早已不再出售,
当年我曾嘲笑自己泣泪如牛衣。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鸿:指春天飞来的鸿雁。
- 社燕:指春天飞来的燕子,表示春天的到来。
- 白鹤峰:地名,象征高洁的境地。
- 石建:指的是苏轼的朋友。
- 牏厕:古代的洗澡用具,指洗去污垢。
- 姜庞:另一位朋友,可能指其对生活的无奈。
- 蠨蝛:一种小虫,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 合浦:地名,以出产珍珠而闻名。
典故解析:
- 合浦卖珠:出自《史记》,比喻珍贵的东西失去了去处。
- 牛衣:指的是贫穷时的生活,反映出当时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反映出他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寅年(1088年),正值元宵佳节,诗人借此节日之际,抒发对春天的感怀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追和戊寅岁上元》以春天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春鸿与社燕的错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正如春梦般的无奈。开头两句以“春鸿社燕”引出春天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但紧接着的“巧相违”则暗示了生活中的错过与遗憾。随后,诗人转向朋友之间的互动,通过石建的愉悦和姜庞的叹息,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最后,诗人以合浦卖珠的意象,感叹过去的珍贵与如今的失落,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鸿社燕巧相违:春天的鸿雁与燕子在节日中相遇却又错过,象征着人与自然的错位。
- 白鹤峰头白板扉:白鹤峰上的白色门扉,给人一种寂静高洁的感觉。
- 石建方欣洗牏厕:石建在春天洗去污垢,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姜庞不解叹蠨蝛:姜庞不明白为何要为小虫叹息,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 一龛京中嗟春梦:在京城感叹春天的梦境难以实现。
- 万炬钱塘忆夜归:钱塘的灯火让人回想起夜归的情景,带有一种思乡的情感。
- 合浦卖珠无复有:合浦的珠子不再出售,象征着珍贵事物的失落。
- 当年笑我泣牛衣:回忆起过去的困境,充满了感慨与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鸿与社燕的比喻,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错过。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白鹤峰、合浦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与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反映出苏轼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希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鸿: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新的开始。
- 社燕: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白鹤峰:高洁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清净与高远。
- 合浦:珍贵的珠子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鸿”与“社燕”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
“合浦卖珠无复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生活的满意 -
诗人提到的“姜庞”最可能代表的是?
A. 生活中的无奈
B. 友谊的珍贵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