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时间: 2025-01-10 22:37:27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苏轼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只应飞燕是前身。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鸳鸯翡翠两争新。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佩戴琥珀腰佩的女子,带着龙香的领巾,仿佛是飞燕的化身。她与人共享剥葱般纤细的手舞,神情专注。春风中柳絮飘舞,梅花在雪中绽放。鸳鸯与翡翠争相展示各自的美丽。只要得到周郎的一个眼神,便胜过珍珠和琥珀。


注释

字词注释:

  1. 琥珀:一种珍贵的树脂,常用于饰品。
  2. 腰佩:装饰在腰间的佩饰。
  3. 龙香:一种香气,形容香气如龙般缭绕。
  4. 飞燕:比喻轻盈的女子。
  5. 剥葱:形容女子的手指细长、柔美。
  6. 凝神:全神贯注。
  7. 柳絮:柳树的花絮,春风中轻盈飘舞。
  8. 梅花:象征春天的花朵,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中绽放。
  9. 鸳鸯:象征美好的爱情,常成双成对。
  10. 周郎:指周瑜,寓意英俊潇洒的男子。

典故解析:

“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历史上以才华出众、英俊潇洒著称,常被后人用来象征理想的爱人和配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散文、词等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推崇。他的词作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南歌子·琥珀装腰佩》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珍视。词中通过对女子装扮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妆扮及其优雅的姿态,展现了苏轼对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开篇以“琥珀装腰佩”引入,立即勾勒出女子的华美形象,琥珀的光泽和龙香的气息交织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气质。接着,诗人用“只应飞燕是前身”来暗示这位女子的轻盈与灵动,仿佛她就是那飞舞的燕子,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描写女子舞动的情景时,苏轼运用了“剥葱纤手舞凝神”这一细节,展示了她的优雅和专注。这样的描绘不仅描摹出女子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温柔。随后,柳絮与梅花的意象相继出现,前者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后者则代表了坚韧与希望。整首词在意象的堆叠中,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氛围。

最后两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将爱恋的主题娓娓道来,表达了对爱人一瞥的渴望和珍视,突显出爱情的无上价值。在这短短的词中,苏轼成功地将美、春、爱融为一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装饰,琥珀代表华丽,龙香则增添了神秘感。

  2. 只应飞燕是前身。
    比喻女子轻盈如燕,暗示她的灵动与优雅。

  3. 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细致描写女子舞动时的专注,展现她的柔美和气质。

  4.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
    柳絮与梅花的意象交替,形成春日生机的对比,象征着希望。

  5. 鸳鸯翡翠两争新。
    描绘鸳鸯与翡翠争相展现美丽,象征爱情的争奇斗艳。

  6. 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最后一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爱人的渴求与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女子比作飞燕,形象生动。
  • 对仗: 结构工整,对称美感强。
  • 意象: 柳絮、梅花等意象相辅相成,形成春天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视,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美的赞美,结合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生动的春日气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琥珀: 象征华丽和珍贵。
  2. 龙香: 表达神秘与高贵的气息。
  3. 柳絮: 代表春天的轻盈与生机。
  4. 梅花: 象征坚韧与希望。
  5. 鸳鸯: 代表美好爱情。

这些意象不仅各自富有象征意义,还共同构成了诗歌生动的春日氛围和深刻的情感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琥珀装腰佩中的“琥珀”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料
    C. 一种珍贵的饰品
    D. 一种鸟类

  2. 填空题:诗中的“柳絮”象征着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C
  2. 春天的生机与轻盈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的词作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柔情,而苏轼则融合了自然意象,展现出一种更为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