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答为之》
时间: 2025-01-27 03: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答为之
——黄庭坚
君勿嘲广文,冱寒被絺葛。
君勿嘲广文,穷年饭粢粝。
常恐俎豆予,与世充肴核。
凡木不愿材,木折小枝泄。
栎依曲辕社,聊用神其拙。
吾家本江南,一丘藏曲折。
濒溪荫苍筤,萧酒可散发。
既无使鬼钱,又无封侯骨。
薄禄庇闲曹,且免受逼卒。
为此懒出门,徒弊怀中谒。
直斋宾客退,风物供落笔。
诗成著床头,不知今几束。
君何向予勤,见诗叹埋没。
嗣宗须酒浇,未信胸怀阔。
自状一片心,碧潭浸寒月。
令德感来教,为君赋车辖。
君思扬雄吒,何似张仪舌。
此意恐太狂,愿为引绳墨。
正使此道非,改过从今日。
报章望琼琚,勿使音尘阙。
白话文翻译
不要嘲笑我所写的诗文,我在寒冷的日子里用薄被裹身。
不要嘲笑我所写的诗文,我整年都吃粗粮。
我常常担心我的饭菜,可能只是充当世俗的调料。
木头本不愿成为材料,折断的小枝也只能泄气。
栎树依靠弯曲的辕社,聊以用自己的拙劣。
我家本在江南,土地一块藏得曲折。
濒临溪水,荫影苍翠,喝酒时可释放烦恼。
既没有鬼神的钱财,也没有封侯的骨骼。
薄薄的俸禄庇护着闲人,免得受逼迫。
因此我懒得出门,徒然在心中拜访。
直斋的宾客都已退去,风物供我落笔。
诗作完成后挂在床头,不知今天写了多少束。
你何必对我勤奋,见我诗作叹息埋没。
嗣宗需要酒来浇灌,未必相信心胸宽阔。
我自述一片心意,碧潭中映照寒月。
让德行感动来教导,为你作赋车辖。
你想要扬雄的口才,何不如张仪的舌头。
这样的想法恐怕太狂妄,愿意为你引导绳墨。
即便这一道理不对,从今天开始改过自新。
希望报章能够传递音信,不要让音尘中断。
注释
- 广文:指的是诗文,广泛的文字。
- 冱寒:形容寒冷的状态。
- 粢粝:指粗粮,常用来形容贫穷。
- 俎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常用于比喻饭菜。
- 薄禄:微薄的俸禄。
- 直斋:指作者的书房或写作的地方。
- 琼琚:美玉,象征美好的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评论家。他的诗风以清新、隽永著称,常常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在创作中追求内心真实的愿望。
诗歌鉴赏
《再和答为之》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个性化风格的诗作。黄庭坚在诗中以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对世俗名利的看淡。他以自嘲的语气开篇,强调自己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反而更在乎内心的宁静。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重视。他用“碧潭浸寒月”来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清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诗中出现的比喻和意象如“栎依曲辕社”、“萧酒可散发”等,增添了诗作的意境与美感。
此外,诗中所表现的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理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黄庭坚强调诗歌创作应以内心的真实为基础,而非追求表面的华丽与浮夸。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邃思想与艺术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勿嘲广文:开篇直接对话,表明不希望被嘲笑。
- 冱寒被絺葛:描述生活的艰辛与寒冷。
- 常恐俎豆予:表达对生活品质的担忧。
- 凡木不愿材:以木材比喻自己,不愿被物化。
- 吾家本江南:交代自己的出身与背景。
- 濒溪荫苍筤:描绘自然环境,展现心境。
- 薄禄庇闲曹:自谦地表达自己生活的困窘。
- 为此懒出门:表现出对外界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不愿材”,通过比喻表达个人的心态。
- 对仗:全诗的句式多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令德感来教”,将德行拟人化,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象征孤独和清冷的心境。
- 碧潭:代表宁静与深邃的内心。
- 酒:象征释怀与放松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再和答为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薄禄”是指什么?
A. 丰厚的收入
B. 微薄的俸禄
C. 诗的题材 -
诗中“碧潭浸寒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境?
A. 忧愁
B. 宁静
C. 热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黄庭坚的作品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而黄庭坚的《再和答为之》则更多地探讨了个人的内心与对名利的看淡。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