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篇呈表臣》

时间: 2025-01-10 22:29:47

人言厨传繁,乃是郡久例。

一日苟不修,未免众吠睨。

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

损之礼渐隳,存之礼未替。

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我将取是然,敢以为君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意篇呈表臣
梅尧臣 〔宋代〕

人言厨传繁,乃是郡久例。
一日苟不修,未免众吠睨。
饱尚谤所兴,饥必愠不细。
损之礼渐隳,存之礼未替。
心莫忽贱微,意莫徇贵势。
我将取是然,敢以为君计。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厨师的传承繁多,这其实是地方的旧例。
如果有一天不去修整,必然会遭到众人的指责和瞩目。
吃饱的人尚且喜欢谣言,饥饿的人更容易发怒,不会细想。
对礼节的损害逐渐显现,而保存的礼节却未曾更替。
心中不要忽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意念上也不要迎合权贵的势力。
我将采纳这样的观点,敢以此作为对君主的建议。

注释

  • 厨传:指厨师的传承或技艺。
  • 郡久例:地方上的旧规矩。
  • 众吠睨:众人对某事的指责和关注。
  • 饱尚谤所兴:即使吃饱了的人,也容易被谣言影响。
  • 损之礼渐隳:对礼节的损害逐渐显现。
  • 贱微:贬低微小的事物。
  • 贵势:权贵的地位和势力。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反映了宋代社会对礼节与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得,号尧臣,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而著称。其作品多关注社会人情,体现对礼仪、道德的重视。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变迁,礼节与人情关系受到挑战,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礼节和道义的坚守。

诗歌鉴赏

《非意篇呈表臣》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诗中通过对厨师传承的探讨,隐喻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梅尧臣以“厨传”为引子,揭示了愈发繁琐的礼节与人情交往中,如何保有对微小事物的重视,以及对权力的反思。诗的前半部分强调了不修礼节的后果,众人会因此对其指责,乃至饥饿的无理愤怒。后半部分则提醒人们,在面对权贵时,心中要保持对微小事物的敬重,不因地位而改变初心。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既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对社会风气提出了警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言厨传繁:人们对厨师的技艺传承有很多说法。
  2. 乃是郡久例:这其实是地方的旧规矩,说明这种现象是普遍的。
  3. 一日苟不修:如果有一天不去修整这份技艺。
  4. 未免众吠睨: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
  5. 饱尚谤所兴:即使吃饱了的人也会传播谣言。
  6. 饥必愠不细:饥饿的人更容易发怒,不会细想事情的真相。
  7. 损之礼渐隳:对礼节的损害逐渐显现。
  8. 存之礼未替:而保存的礼节却未曾更替。
  9. 心莫忽贱微:心中不要忽视微小的事物。
  10. 意莫徇贵势:意念上不要迎合权贵的地位。
  11. 我将取是然:我将采纳这样的观点。
  12. 敢以为君计:敢以此作为对君主的建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厨师的技艺比作社会的礼仪。
  • 对仗:在句式结构上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际关系中礼仪与道德的重视,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对微小事物的敬重,警示人们不要因权势而迷失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厨师:象征着技艺与传承,反映了人际之间的关系。
  • 礼节:象征着社会的规范与伦理。
  • 饱与饥:代表着人们在满足与不满足状态下的不同心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非意篇呈表臣》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 A. 权力与财富
    B. 礼节与人际关系
    C. 自然风光
    答案:B

  2. 诗中“饱尚谤所兴”意为? A. 吃饱的人容易发怒
    B. 吃饱的人容易传播谣言
    C. 吃饱的人不关心他人
    答案:B

  3. “心莫忽贱微”强调了什么? A. 忽视微小事物
    B. 重视微小事物
    C. 无所谓微小事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非意篇呈表臣》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探讨了人际关系与社会规范。梅尧臣侧重于礼节的维护,而王安石则透过自然景观反映人的胸怀与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与意象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非意篇呈表臣》的全方位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