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 立夏前一日风雨中作》
时间: 2025-01-10 21:50:09意思解释
凄凉犯 立夏前一日风雨中作
原文展示:
绿芜故国。春光掩鹃红著树无色。近寻正苦,遥听又异,荡魂如墨。闲愁拼掷。怪都似年时未识。到而今林声怨彻。泪点费重觅。多少飘灯事,美酒人家,斗鸡坊陌。艳尘住否,想东君也嫌残客。倦羽飘摇,怎禁向江潮信息。但斜阳一晌放了又趁汐。
白话文翻译:
绿草如茵的故国,春光掩映下的杜鹃红花,树木却显得无色。近处的追寻正让人苦恼,远处的声音又不一样,仿佛荡漾心灵的墨汁。闲愁纷纷而至,怪只怪都像是年少时未曾识得。当今林间的声音怨恨已成,泪点费尽心力去寻觅。多少飘荡的灯火,美酒人家,斗鸡的街陌。那多彩的尘埃还在吗?想必东风也嫌弃这样的残客。倦怠的羽翼飘摇,怎能抵挡潮水的侵袭?斜阳短暂地放下,又被潮汐追赶。
注释:
- 绿芜:绿草,象征生机与故国的美好。
- 春光掩鹃红:春天的光景掩盖了杜鹃的红色,暗示美好的事物被遮掩。
- 荡魂如墨:形容心情的沉重和忧伤。
- 闲愁拼掷:形容无所事事,愁绪纷纷而至。
- 东君:指春天的主宰,象征青春与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其作品常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立夏前一日,正值春末夏初之交,时节的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风雨的意象表现内心的凄凉与思念。
诗歌鉴赏:
《凄凉犯》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节的孤独与思索。整首诗仿佛是一幅春末夏初的画卷,绿芜的故国让人感到温馨,但随着春光的退去,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失落。杜鹃的红色与无色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短暂。诗中的闲愁与泪点,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艳尘住否,想东君也嫌残客”,不仅反映了对春天的怀念,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芜故国”:描绘故乡的生机勃勃。
- “春光掩鹃红著树无色”:春光掩映下红色的杜鹃花逐渐消逝,反映时间的流逝。
- “近寻正苦,遥听又异,荡魂如墨”:近处的寻找带来苦闷,远方的声音则让人迷惑,心情沉重如墨。
- “闲愁拼掷”:闲暇时愁绪纷纷而至。
- “怪都似年时未识”:怀念年轻时的无知与无畏。
- “到而今林声怨彻”:时光已逝,林间的声音充满怨恨。
- “泪点费重觅”:泪水中带着无尽的思索。
- “多少飘灯事,美酒人家,斗鸡坊陌”:对往日欢愉场景的追忆。
- “艳尘住否,想东君也嫌残客”:对过往繁华的无奈与对春天的留恋。
- “倦羽飘摇,怎禁向江潮信息”:无力抵抗潮水的涌动,暗示人生的无常。
- “但斜阳一晌放了又趁汐”:短暂的光阴被潮水所追逐,象征时光的流逝。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比如“荡魂如墨”使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绿芜:象征故乡的生机。
- 春光:象征青春与希望。
- 杜鹃:象征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 泪点:代表内心的伤感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君”代表什么?
- A. 春天的主宰
- B. 秋天的象征
- C. 冬天的使者
- D. 夏天的神灵
-
诗中“泪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与思索
- C. 愤怒
- D. 无奈
-
诗中“倦羽飘摇”暗示了什么?
- A. 精力充沛
- B. 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自由自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陈洵的《凄凉犯》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陈洵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