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九龙弥敦道中再次梦窗韵》

时间: 2025-04-28 01:27:11

流金叠彩上灯时,行人归暮迟。

灵霄耀汉泛槎宜,潮平看散漪。

花径迥,举愁眉。

刘郎何又回。

渔光渐阻远山肥,凉生残鬓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金叠彩上灯时,行人归暮迟。
灵霄耀汉泛槎宜,潮平看散漪。
花径迥,举愁眉。刘郎何又回。
渔光渐阻远山肥,凉生残鬓知。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辉映的时刻,金色的流光交织,行人们在傍晚时分归来显得更为迟缓。
灵霄的光辉照耀着大汉,船只也顺水而行,潮水平静,涟漪渐渐散去。
花径独自凹凸,愁苦的眉头高高皱起。刘郎(指诗人心中的爱人)又何时才能归来?
渔光渐渐遮挡了远山的丰腴,凉意渐生,残鬓已知岁月的无情。

注释:

  • 流金叠彩:形容灯光下金色的光辉与色彩。
  • 灵霄:指天空,寓意高远。
  • 泛槎:指在水中行船,槎是木筏。
  • 潮平看散漪:潮水平静时,水面上的涟漪渐渐消散。
  • 花径迥:指花丛中的小路,意指与世隔绝。
  • 刘郎:指心中爱慕的人,可能指李白的《庐山谣》中“刘郎”。
  • 渔光:指渔船的灯光,象征夜晚的渔景。
  • 残鬓:形容岁月流逝,头发渐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伯昏子,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丽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醉桃源 九龙弥敦道中再次梦窗韵》创作于现代都市环境,反映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与思念,借景抒情,传达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灯光下的景象,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与人们归家的急迫感。开篇“流金叠彩上灯时,行人归暮迟”,用金色的光辉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暗示着人们在外奔波的疲惫与归家的心情。接着“灵霄耀汉泛槎宜,潮平看散漪”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似乎在对比都市的喧嚣,暗示诗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花径迥,举愁眉”一句中,愁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念,尤其对“刘郎”的期待,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忧伤。最后两句“渔光渐阻远山肥,凉生残鬓知”则通过渔光的渐渐消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出一个既繁华又孤独的都市情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金叠彩上灯时,行人归暮迟:描绘了灯光辉映下的美丽夜景,行人在归途中显得更加缓慢,暗示了生活的匆忙与归属感的缺失。
  • 灵霄耀汉泛槎宜,潮平看散漪:描绘了天空的辽阔与光辉,船只在水面上漂流,潮水平静,水面上没有涟漪,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花径迥,举愁眉:花径的独特与诗人愁眉相映成趣,表明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刘郎何又回:对心中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期待,表露了情感的复杂。
  • 渔光渐阻远山肥,凉生残鬓知:渔船的光芒逐渐被远山遮挡,代表着生活的琐碎与岁月的无情,残鬓提示着岁月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流金,形象生动。
  • 拟人:水面上涟漪的消散,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行人归暮迟”与“潮平看散漪”构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都市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同时也暗示了城市的喧嚣。
  • 花径:代表着心灵的归属与平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渔光: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宁静,反映出对自然生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金叠彩”指的是什么?

    • A) 夜空的星星
    • B) 灯光下的景象
    • C) 夕阳的余晖
  2. “刘郎”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爱人
    • C) 诗人的老师
  3. 诗中对花径的描述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灯光下的景象
  2. B) 诗人的爱人
  3.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中的山水意象与《醉桃源》中的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自然的纯粹与宁静,后者则揭示了都市生活的复杂与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伯昏子研究》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