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虔州韩使君》

时间: 2025-01-11 14:44:58

南康太守负才豪,五十如今未拥旄。

早得一人知姓字,

常闻三事说功劳。

月明渡口漳江静,云散城头赣石高。

郡政已成秋思远,闲吟应不问官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虔州韩使君
作者: 张籍 〔唐代〕

南康太守负才豪,
五十如今未拥旄。
早得一人知姓字,
常闻三事说功劳。
月明渡口漳江静,
云散城头赣石高。
郡政已成秋思远,
闲吟应不问官曹。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南康的太守虽然才华出众,但到了五十岁仍未能获得官职。早些时候,有人知道了他的名字,常常听说他在三件事情上的功劳。月光明亮,渡口的漳江静谧,云彩散去,城头的赣石显得高耸。郡里的政务已经完成,秋天的思绪渐渐远去,闲暇时吟唱诗歌,不必再去询问官府的事情。

注释:

  • 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市,古时为南康郡。
  • 太守: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个郡。
  • 拥旄:指获得官职,旄是旗帜的意思,古时官员出征时会有旄头。
  • 姓字:名字,指的是这个人的名声。
  • 三事:这里可能指的是这个人的三项重要功绩。
  • 漳江:流经南康的江河。
  • 赣石:赣江的石头,这里用来形容城池的高耸。
  • 郡政:地方政府的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希声,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风格多样,尤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籍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抒发了对人才未被重用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寄虔州韩使君》是一首通过描绘南康太守的境遇,表达对才华不被重用的失望和无奈的诗。开头以“南康太守负才豪”道出太守的优秀素质,但随后“未拥旄”则显示了他仍未获得官职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提到有人知晓他的名字和功劳,反映出对他能力的认可,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无情。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用“月明渡口漳江静,云散城头赣石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意境,似乎在对比太守的内心孤独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最后两句“郡政已成秋思远,闲吟应不问官曹”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虽然已完成政务,却感到思绪飘远,似乎在逃避对官场的执着。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无奈与淡淡的忧伤,同时又带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展示了诗人对人生与官场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康太守负才豪”:指出南康的太守非常有才能。
    • “五十如今未拥旄”:说明他年过五十,仍然未能获得官职。
    • “早得一人知姓字”:曾有一个人了解他的名字。
    • “常闻三事说功劳”:常常听说他的三项功绩。
    • “月明渡口漳江静”:描绘夜晚的宁静,月光洒在漳江上。
    • “云散城头赣石高”:云彩散去,城头的石头显得高耸。
    • “郡政已成秋思远”:政务已完成,思绪渐远。
    • “闲吟应不问官曹”:闲暇时吟唱,不再关心官场事务。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每对句子在结构上相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明、渡口、漳江、云散、城头、赣石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南康太守的描写,反映了对人才未被重用的失落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月明:象征清澈明亮的理想和希望。
  • 漳江:代表了流动的时间和人生的无常。
  • 云散:象征去除障碍,带来清晰的视野。
  • 赣石:高耸的城墙象征着政治权力,但同时也显得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籍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南康太守”是指什么身份? A) 皇帝
    B) 地方官
    C) 将军
    D) 文人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才未被重用的失望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反映相似的秋天思绪和对人才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寄虔州韩使君》均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涉及对历史的缅怀,而后者则集中在对人才未被重用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