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柏倒垂如线蔓,
檐头不见有枝柯。
影堂香火长相续,
应得人来礼拜多。
白话文翻译:
一棵细弱的柏树,像蔓藤一样向下垂,
屋檐上看不到树枝和叶子。
香火在影堂里绵延不绝,
应该是常有信士前来礼拜。
注释:
- 弱柏:细弱的柏树,象征着清幽和安静的环境。
- 倒垂如线蔓:形容树枝下垂的样子,像细线一样。
- 檐头:指屋檐的顶端。
- 香火:指香和火,常用于宗教活动中,表示祭祀和祈福。
- 影堂:影子映照的堂屋,通常指寺庙或庵堂。
- 礼拜:指信徒对佛或神灵的崇拜和祈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柏树在古代常与清幽、宁静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影堂则是寺庙中的一个重要场所,香火不断象征着信仰的持久和信徒的虔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约759年-830年),唐代诗人,字子容,号宗愚。他的诗作以质朴见长,内容多涉及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张籍生活在一个信仰佛教盛行的时代,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的重视与对心灵寄托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圣的场景,通过对细弱柏树和香火不断的影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宗教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柏树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受,柏树的倒垂象征着一种柔弱与恬淡。而后两句则转向影堂的香火,暗示着宗教的信仰与人们内心的渴望。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一个对比:细弱的柏树和持久的香火,前者代表了个体的脆弱和自然的静谧,后者则象征着信仰的坚定与人心的虔诚。诗中蕴含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信仰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弱柏倒垂如线蔓”,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柏树的细弱与柔和。
- 第二句:“檐头不见有枝柯”,强调了细枝的无形,表现出一种空旷与孤独的感觉。
- 第三句:“影堂香火长相续”,揭示了信仰的持久,香火的延续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 第四句:“应得人来礼拜多”,表达了信徒对宗教的虔诚,暗示着影堂的香火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礼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柏树比作线蔓,增强了其柔弱的形象。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使诗句更为和谐,增添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神圣的影堂和孤独的柏树,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悟,使整首诗具有深远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柏树:象征着孤独、静谧与脆弱,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 香火:象征着信仰的持久与人们的虔诚,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弱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花朵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草 -
影堂香火“长相续”意味着什么? A. 香火很少
B. 香火不断
C. 香火很贵
D. 香火被灭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张籍的《弱柏院僧影堂》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与宗教的氛围,但张籍更强调了人在宗教面前的虔诚与孤独,而王维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