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玉像堂
唐代 张籍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玉的毫毛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光彩夺目,宛若十八尊佛像。夜晚的无烟灯光更加适宜,堂中只有一个人在转动经轮。
注释:
- 玉毫:指用玉制成的笔,象征纯洁高尚。
- 世间尘:指尘世的烦恼和杂事。
- 辉相:光辉的样子,形容佛像的光彩。
- 十八身:暗指佛教中常见的十八尊佛像,象征佛的多重化身。
- 转经人:指在寺庙中转动经轮的人,象征修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籍,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风气崇尚佛教,寺庙文化盛行。张籍通过描绘玉像堂的宁静与清净,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题玉像堂》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简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玉毫”与“世间尘”的对比,描绘出玉像的高洁与纯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高敬意。接下来“辉相分明十八身”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了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也暗示了信仰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后两句则转向夜晚的宁静,描绘了无烟灯光照耀下的氛围,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受。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转经人作为唯一的活动者,象征着对信仰的坚持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毫不着世间尘:玉的毫毛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象征着佛教的纯洁。
- 辉相分明十八身:光彩夺目的佛像,表现了佛教的神圣。
- 入夜无烟灯更好:夜晚的无烟灯光更显得静谧。
- 堂中唯有转经人:只有转轮的信徒,强调修行的孤独与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世间尘”与“玉毫”的对比,突出佛教的纯净。
- 意象:玉、灯、经轮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氛围。
- 拟人:转经人似乎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示了修行者的虔诚。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与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玉毫:象征高洁与纯净。
- 世间尘:代表世俗的烦恼与诱惑。
- 辉相:佛像的光辉,象征着神圣与超然。
- 转经人:象征着修行的虔诚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十八身”指的是什么? A. 十八个修行者
B. 十八尊佛像
C. 十八种灯光
D. 十八种世俗烦恼 -
填空题:诗的开头提到“玉毫不着世间尘”,意在强调___。
-
判断题:诗中只有一个人转经,表明修行的孤独和坚定。 (对/错)
答案:
- B
- 纯洁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与宁静的夜晚。
- 《登高》(杜甫):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题玉像堂》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侧重于宗教信仰的表达,后者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流露。两首诗在意象和主题上均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