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春恨》
时间: 2025-01-11 05:1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春恨
作者:晏殊 〔宋代〕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长亭路上,绿杨和芳草交织,
年轻时抛弃情人是多么容易。
楼头的梦境在五更钟声中渐渐消散,
花底的离愁在三月的细雨中愈加浓重。
无情的人不似多情的人那样痛苦,
一寸思念却化作千万缕愁绪。
天涯海角终有尽时,
唯有思念却无尽无休。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杨芳草:描绘春天的景色,绿柳和芬芳的草地。
- 长亭路:指长亭旁的道路,常用来送别。
- 年少:年轻的时候。
- 抛人:抛弃爱人。
- 残梦:形容未能实现的梦境。
- 离愁:离别的愁苦。
- 无情:没有情感的人。
- 相思: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五更钟:古代夜晚的时辰,常用于体现时间的流逝和梦的破灭。
- 三月雨:春天的细雨,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2年-1055年),字同叔,号稼轩,北宋词人,政治家。其词风清丽婉约,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索。
创作背景:
《玉楼春·春恨》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愁别恨,晏殊通过春天的景象来表达离别的痛苦与对爱的思念。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春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词中描绘了绿杨、芳草的春景,与年轻时的轻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与遗憾。晏殊通过“楼头残梦”与“花底离愁”对比,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尤其是“无情不似多情苦”,道出了无情与多情的对立,表达了多情者的苦楚。最后两句,将思念的无尽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深的共鸣。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离愁的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杨芳草长亭路: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长亭路旁绿杨成荫,芳草如茵,营造出温暖的春意。
- 年少抛人容易去:年轻时对爱情的不珍惜,抛弃恋人显得轻而易举,反映出年轻人的无知与轻率。
- 楼头残梦五更钟:在五更时分,梦境渐渐消逝,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 花底离愁三月雨:细雨中夹杂着离别的忧愁,浓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春雨的凄凉。
- 无情不似多情苦:无情的人与多情者之间的痛苦对比,表达多情者的深切苦楚。
- 一寸还成千万缕:一小段思念却牵引出无数缕愁绪,传达思念的深刻。
- 天涯地角有穷时:无论相距多远,时间终会结束。
- 只有相思无尽处:唯有思念是永无止境的,体现对爱情的执念与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情不似多情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思念比作缕,形象地表现情感的纷繁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与“思念”展展开,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执着,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对失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生机与青春。
- 芳草:代表美好与温暖。
- 长亭:送别的地方,暗示离别。
- 残梦:未竟的梦想,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 离愁:离别的忧伤,突出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亭路”主要象征什么?
A. 送别的地方
B. 旅游的景点
C. 休闲的场所
答案:A -
“无情不似多情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情的快乐
B. 多情的痛苦
C. 对爱情的冷漠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天涯地角有穷时”意味着什么?
A. 远方的旅行
B. 亲情的回归
C. 思念是无尽的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在思念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两者都深刻体现了对爱情的感悟与痛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晏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