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帝神灵未可诬,至今陵柏尚扶疎。
小臣眼有一石泪,准拟北来都破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祖的神灵是不能被诬蔑的,直到今天他的陵墓周围的柏树依然茂盛。作为小臣的我,眼中含着一颗石头般的泪水,打算北上去破除这些不公平的现象。
注释:
-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
- 神灵:指高祖的灵魂与精神。
- 陵柏:指高祖的陵墓周围种植的柏树,象征着长存与纪念。
- 小臣:指诗人自己,表达谦卑之意。
- 石泪:形容眼泪如石头般沉重,表达悲痛与无奈。
- 北来:指北方,可能暗指北方的统治者或外敌。
- 破除:打破或消除不公之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时少章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中,诗人通过对汉高祖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书事七首》中的这首诗,通过对汉高祖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不平之感。诗的开头提到高祖的神灵,暗示着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过去英雄人物的尊重。陵墓周围的柏树象征着高祖的威严与影响力,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不灭的精神。
转而提到“小臣眼有一石泪”,诗人以小臣自居,表达出自己对时局的悲哀和无力感。眼泪如石,沉重而无奈,显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状的失望。最后提到“准拟北来都破除”,则显露出诗人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与斗志,表明了他虽然处于底层,但仍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打破不公。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现实不公的控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帝神灵未可诬:表达了对高祖的崇敬,强调其神灵不可被贬低。
- 至今陵柏尚扶疎:描述了高祖的陵墓依旧被茂盛的柏树环绕,象征着其遗德长存。
- 小臣眼有一石泪:以小臣自称,表达自己的悲痛,泪水如石沉重。
- 准拟北来都破除:表达了诗人希望改变现状、打破不公的强烈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石头,强调其沉重。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有节奏感,增强了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历史,表达对现实的深切思考,强调历史的延续与对不公的反抗,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帝:象征历史的伟大与英雄。
- 陵柏:象征记忆、尊崇和历史的延续。
- 石泪:象征悲痛、无奈和沉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汉武帝
- B. 汉高祖刘邦
- C. 三国的曹操
- D. 唐太宗
-
“小臣眼有一石泪”中“石泪”的意思是:
- A. 流泪很轻松
- B. 哭得很痛快
- C. 眼泪沉重而无奈
- D. 眼泪如水
-
诗中提到的“北来”可能暗指什么?
- A. 北方的朋友
- B. 北方的敌人或外部威胁
- C. 北方的美景
- D. 北方的财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时少章的《书事七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而时少章则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