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27 04:1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须臾满寺泉声合,百尺飞檐挂玉绳。
座客醉来云雨散,一行高鸟万山秋。
绮罗香里春长在,丝管声中水暗流。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身居晓嶂红霞外,书读秋窗紫竹间。
瀑布水高清汉冷,莓苔桥滑碧烟虚。
日月在天常照耀,了无尘垢污清光。
白话文翻译
瞬间,寺庙里的泉水声融汇在一起,百尺高的飞檐上悬挂着如玉的绳索。
宾客醉酒而来,云雨便散去,空中一行高飞的鸟儿在万山的秋景中穿梭。
绮丽的罗绸香气中,春天永驻,丝管乐声中,暗流如水般流动。
为何不回到巫峡去,那里的故乡让人断肠。
我身处于晨曦的山嶂之外,书卷在秋窗紫竹间轻轻翻阅。
瀑布的水流清澈高扬,汉水冷酷,苔藓覆盖的桥面滑腻,弥漫着碧烟。
日月常在天空照耀,丝毫没有尘垢,清光明澈。
注释
- 须臾: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 飞檐:指建筑物的屋檐,形态优美。
- 玉绳:比喻美丽的物件,给人以精致的感觉。
- 云雨:比喻酒醉后的状态。
- 巫峡:指巫山峡谷,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故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萧远,生活在唐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秋交替的时节,诗人常常在山水之间徘徊,面对自然的美景与人世的沧桑,产生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须臾满寺泉声合”引入,展现出寺庙宁静的氛围,泉水声和谐,给人以安宁之感。而“百尺飞檐挂玉绳”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增添了诗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醉酒后的欢乐与自然的高远,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交融的境界。
“绮罗香里春长在,丝管声中水暗流”一句,表现了春天的永恒与音乐的流动,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流逝的时间。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人世间纷扰的无奈。最后几句用清晰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纯净与美好,形成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须臾满寺泉声合:短暂的瞬间,寺庙中泉水的声音汇聚在一起,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百尺飞檐挂玉绳:高耸的飞檐像是悬挂着美丽的玉绳,展现建筑的优雅。
- 座客醉来云雨散:宾客饮酒而来,喧闹之后又如云雨般散去,体现了聚散无常。
- 一行高鸟万山秋:一群高飞的鸟儿穿越万山,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画面。
- 绮罗香里春长在:绮丽的香气中春天似乎永驻,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丝管声中水暗流:乐声中暗流涌动,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 何事不归巫峡去:为何不归巫峡,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故来人世断人肠:回归故乡的无奈与人世间的痛苦。
- 身居晓嶂红霞外:身处晨曦中的山峦之外,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 书读秋窗紫竹间:在秋窗紫竹间读书,享受宁静的时光。
- 瀑布水高清汉冷:瀑布的水流清澈,汉水的冷酷,形成鲜明的对比。
- 莓苔桥滑碧烟虚:苔藓覆盖的桥面滑腻,弥漫着碧色的烟雾,增添了神秘感。
- 日月在天常照耀:日月常在,象征着时间的恒久与不变。
- 了无尘垢污清光:无尘无垢,清光明亮,表达出一种理想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尺飞檐挂玉绳”,将飞檐比作玉绳,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水流“暗流”,赋予水流以生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泉声:象征宁静与和谐。
- 飞檐:象征建筑之美。
- 高鸟:象征自由与远方。
- 巫峡: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 红霞:象征晨曦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巫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故乡
- B. 山谷
- C. 江河
- D. 湖泊
-
“一行高鸟万山秋”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春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景象
- C. 夏天的景象
- D. 冬天的景象
-
诗中“日月在天常照耀”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时间的流逝
- B. 永恒的美好
- C. 生活的无奈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比较张萧远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及其对人的影响,但张萧远更强调对人世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