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门当日叹浮沈,一赋翻令帝宠深。岂是黄金能买客,相如曾见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在长门的那一天,我感叹身世的浮沉,一首诗却使我获得了帝王的宠爱。难道是用黄金就能买到这样的客人吗?相如曾经吟咏白头之事。
注释:
- 长门:指长门宫,汉代宫廷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浮沈:比喻人生的起伏与无常。
- 赋:指诗歌作品,特别是有名的诗作。
- 黄金能买客:意在指出真正的才华与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诗人,以《子虚赋》而闻名。
- 白头吟:传说是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所作,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呼文如,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常以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仕途经历相关,诗中表达了对浮沉人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文学才能与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刺血寄生诗》通过对长门宫的描述,勾勒出一种身处权力中心但又感到无奈的情感。诗的开头以“长门当日叹浮沈”引入,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思考。接着的“一赋翻令帝宠深”则展示了文学的力量,表明诗歌能够改变命运,获得权贵的重视和宠爱。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中对人生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而最后两句“岂是黄金能买客,相如曾见白头吟”则反映出诗人对真正才华的认同与尊重,强调了真正的魅力与价值并非金钱所能替代。通过提到相如与白头吟,诗人将个人的经历与历史典故结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在浮华的世界中,真正的艺术与情感是无价的。
总体来看,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更是对文学价值的认同与尊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门当日叹浮沈:长门宫前,感叹人生的无常与起伏。
- 一赋翻令帝宠深:一首诗作使我获得了皇帝的宠爱,暗示诗歌的力量。
- 岂是黄金能买客:真正的才华与人品是无法用金钱来购买的。
- 相如曾见白头吟:引述司马相如的经典,强调真正的情感与才华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浮沉与帝宠的对比,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文学的力量。
- 典故:引用相如与白头吟,增加诗歌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才华与情感,而不是外在的物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门:权力与地位。
- 浮沈:人生的无常。
- 黄金:物质与财富。
- 相如与白头吟:忠贞的爱情与才华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刺血寄生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呼文如
- C. 杜甫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长门”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宫殿
- C. 一条河
- D. 一个村庄
-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指谁?
- A. 司马相如
- B. 李白
- C. 杜甫
- D. 陶渊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呼文如的《刺血寄生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文学价值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汉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