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进贤道中 赵师秀 〔宋代〕 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 莺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 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 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
白话文翻译:
连续半个月的梅雨过后,天空终于放晴,旅人的心情也随之舒畅。 黄莺的歌声在野外的溪水边回荡,松树的影子静静地映在新长出的嫩苗上。 稍作休息,让疲惫的车夫也得以喘息,悠闲地走过那座木板桥。 我这一生并不擅长饮酒,面对招揽客人的酒旗,只能感到惭愧。
注释:
- 梅雨:指初夏时节,江南地区连续的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成熟季节而得名。
- 客意消:指旅人的忧愁或疲惫因天气放晴而消散。
- 莺声:黄莺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声音。
- 松影:松树的影子,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新苗:新长出的嫩苗,象征新生和希望。
- 舆卒:指驾车的人,即车夫。
- 酒旗:酒店门口悬挂的标志,用以招揽顾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紫芝,号天乐,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进贤道中旅行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梅雨初晴、莺声松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疲惫的缓解。同时,通过“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一句,透露出作者对自身不善饮酒的自嘲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联“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通过梅雨初晴的景象,表达了旅人心情的转变,由阴雨带来的忧愁转为晴天带来的舒畅。颔联“莺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黄莺在溪水边的歌声和松树映在新苗上的影子,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颈联“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通过旅途中的小憩和闲行,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生活的从容和淡定。尾联“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不善饮酒的自知之明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月逢梅雨,初晴客意消”:首句通过“半月逢梅雨”描绘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而“初晴客意消”则表达了天气放晴后旅人心情的舒畅。
- “莺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颔联通过“莺声临野水”和“松影卧新苗”两个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黄莺的歌声和松树的影子都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 “少憩休舆卒,闲行过板桥”:颈联通过“少憩休舆卒”和“闲行过板桥”两个动作,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从容和淡定,稍作休息和悠闲地走过木板桥,都体现了作者对旅途生活的从容态度。
- “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尾联通过“平生无饮分”和“空愧酒旗招”两个表述,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不善饮酒的自嘲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面对招揽客人的酒旗,作者只能感到惭愧。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松影卧新苗”中的“卧”字,赋予松影以人的动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莺声临野水,松影卧新苗”中的“莺声”与“松影”,“临”与“卧”,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通过描绘梅雨初晴、莺声松影等自然景象,以及旅途中的小憩和闲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生活的从容态度。同时,通过“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一句,透露出作者对自身不善饮酒的自嘲和对旅途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着阴雨连绵的天气,给人以忧愁和疲惫的感觉。
- 莺声: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声音,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感觉。
- 松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 新苗: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 酒旗:象征着旅途中的生活和招揽顾客的标志,给人以旅途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月逢梅雨”中的“梅雨”指的是什么? A. 梅子成熟的雨 B. 初夏时节的阴雨
- 诗中“莺声临野水”中的“莺声”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美好声音 B. 秋天的凄凉声音
- 诗中“松影卧新苗”中的“松影”象征着什么? A. 坚韧不拔的品质 B. 柔弱无力的品质
- 诗中“平生无饮分,空愧酒旗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饮酒的喜爱 B. 对不善饮酒的自嘲
答案: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照《题竹石牧牛》:这首诗以竹石和牧牛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翁卷《乡村四月》: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四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赵师秀《进贤道中》与徐照《题竹石牧牛》: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进贤道中》更注重旅途生活的体验,而《题竹石牧牛》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
- 赵师秀《进贤道中》与翁卷《乡村四月》: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进贤道中》更注重旅途生活的体验,而《乡村四月》更注重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赵师秀的诗作,是了解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永嘉四灵诗集》:这本书收录了徐照、徐玑、翁卷和赵师秀的诗作,是了解“永嘉四灵”诗风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