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病后》
时间: 2025-01-11 16:47: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华病后 赵师秀 〔宋代〕
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 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 三月不逢家信至,一茎新有鬓丝侵。 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居住在京城损害了我的道心,老朋友们谁还会关心我的沉浮。 春天我在楼上卧病,只有燕子相伴,在湖边的寺庙题诗,僧人为我吟诵。 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信,新的白发开始侵蚀我的鬓角。 早知道劝谏狩猎不是合适的时机,我宁愿在山中自我修养。
注释:
- 京华:指京城,这里特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损道心:损害了修道的心志。
- 升沈:指人生的升降沉浮,即命运的起伏。
- 春楼:春天的楼阁。
- 湖寺:湖边的寺庙。
- 鬓丝:指鬓角的白发。
- 谏猎:劝谏狩猎,指对皇帝或权贵的劝谏。
- 自养金:自我修养,比喻隐居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此诗反映了作者在京城生活后的心境变化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京城生活一段时间后,感到身心疲惫,思念家乡和故人,同时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和自我修养的心境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京城生活后的孤独和疲惫,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久在京华损道心”一句,直接点出了作者在京城生活中的心灵损伤。随后的“故人谁与念升沈”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中的“春楼卧病燕相伴”和“湖寺题诗僧为吟”描绘了作者病中的孤寂和对宗教的寄托。最后两句“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在京华损道心”:长时间居住在繁华的京城,使得作者的修道之心受到了损害。
- “故人谁与念升沈”:作者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老朋友们谁还会关心他的命运起伏。
- “春楼卧病燕相伴”:春天,作者在楼上卧病,只有燕子作为伴侣。
- “湖寺题诗僧为吟”:在湖边的寺庙题诗,僧人为他吟诵,显示了作者对宗教的寄托。
- “三月不逢家信至”: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 “一茎新有鬓丝侵”:新的白发开始侵蚀鬓角,反映了作者的衰老和忧虑。
- “早知谏猎非时节”:早知道劝谏狩猎不是合适的时机,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 “只在山中自养金”:宁愿在山中自我修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燕相伴”,将燕子拟人化,赋予了它们陪伴的情感。
- 对仗:如“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一茎新有鬓丝侵”,用“鬓丝”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在京城生活中的孤独、疲惫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病中孤寂和对宗教寄托的描绘,以及对家乡思念和衰老的忧虑,作者最终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自然隐居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着孤独和陪伴。
- 湖寺:象征着宗教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 鬓丝:象征着衰老和忧虑。
- 山中:象征着隐居和自我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京华”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洛阳 B. 汴京 C. 长安 D. 南京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京城生活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满足 C.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对家乡的无所谓
-
诗中的“鬓丝”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胡须 C. 白发 D. 眉毛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作者在长安生活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京华病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赵师秀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在京城生活中的孤独和疲惫,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师秀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