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 题邵倬庵画佛扇》
时间: 2025-02-04 15:2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郎神 题邵倬庵画佛扇
作者: 奭良 〔清代〕
飘然瓶拂。万里流杯稳渡。
孤树拥身云莫是,祗陀林不,精蓝何处。
解识众生无量苦,尽指点苍乌白鹄。
广长舌声闻圆觉,四万八千都悟。
常住。鹿苑含香,鸡园却步。
怕罡风向恒河吹,乞一滴四天花雨。
交光网里琉璃影,聆名理湛深支许。
料少钝根人,莲社花开,轻参法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像瓶中轻轻拂动的水波,万里之间酒杯悠悠漂流。孤独的树木在云中缠绕,似乎不是祗陀林(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修行地),而是精蓝色的天空在哪里呢?
诗人深入了解众生的无量苦难,尽力指引那些困惑的苍乌和白鹄。广阔的舌头声传达着圆满的觉悟,四万八千种智慧都已领悟。
常驻在香气弥漫的鹿苑,但在鸡园却停下脚步,害怕强烈的风从恒河吹来,乞求一滴来自四天的花雨。
在交光的网中映出琉璃的影子,聆听名号的深义和智慧。
我知道自己根基浅薄,莲社的花开得轻盈,轻松地与法侣交流。
注释:
- 飘然: 轻盈自在的样子。
- 瓶拂: 像瓶中水波荡漾,寓意流畅。
- 孤树: 孤单的树木,象征孤独。
- 精蓝: 形容天空的颜色。
- 众生无量苦: 形容世间众生遭受的苦难无量无边。
- 四万八千: 佛教中常用的数字,指代大量的教义或智慧。
- 鹿苑: 佛教圣地,释迦牟尼初转法轮之所。
- 鸡园: 可能指世俗的生活环境。
- 罡风: 强烈的风,象征逆境。
- 四天花雨: 比喻佛教中的超自然恩惠。
- 莲社: 佛教徒的聚会,象征清净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奭良,清代诗人,风格独特,擅长用诗歌表达哲理和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世苦难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佛教艺术的欣赏之际,受邵倬庵画佛扇的启发,表达了对于佛教理念的思考,以及对人世间苦难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和对世间苦难的感受。开篇的“飘然瓶拂”便引导出一种灵动的意境,仿佛人如水般自由流淌。接着,诗人通过“孤树拥身云莫是”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状态的感悟,令人反思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解识众生无量苦”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对于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佛教的慈悲情怀。后面的“广长舌声闻圆觉”则将佛教的智慧和觉悟表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一些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既有音乐感,又富含哲理。诗中“鹿苑含香,鸡园却步”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超然的境界,又不失人间烟火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结尾,诗人以“莲社花开”展现出一种希望与美好,寄托了对未来法侣的期待,给人以温暖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佛教艺术画卷,既有深邃的哲思,又有朴实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然瓶拂: 轻松自在,流动如水。
- 万里流杯稳渡: 形象地描绘出流动的酒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孤树拥身云莫是: 表达了孤独与自我反思。
- 解识众生无量苦: 直指世间苦难的认知。
- 尽指点苍乌白鹄: 以自然界的鸟类象征人们的迷茫与追寻。
- 广长舌声闻圆觉: 佛教教义的传播与觉悟的声音。
- 常住: 寓意常在的智慧与精神。
- 鹿苑含香,鸡园却步: 生活的对立与选择。
- 怕罡风向恒河吹: 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乞一滴四天花雨: 祈求佛教的恩赐与庇佑。
- 交光网里琉璃影: 佛教的光明与智慧的映射。
- 聆名理湛深支许: 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 料少钝根人: 自我反省,承认自身的不足。
- 莲社花开,轻参法侣: 对未来的期待与信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多处比喻,将自然与人世联系起来。
- 对仗: 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 诸如“孤树”、“莲社”等意象,象征孤独与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与信仰,反映了对人世苦难的同情和对智慧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在追寻真理与安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瓶拂: 象征轻盈与自由。
- 孤树: 象征孤独与思考。
- 鹿苑: 象征佛教的圣地与智慧。
- 鸡园: 象征世俗生活的繁忙。
- 花雨: 象征佛教的恩赐与庇佑。
- 琉璃影: 象征智慧的光辉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飘然瓶拂”中的“瓶”指什么?
A. 水瓶
B. 酒杯
C. 生活
D. 诗歌 -
“鹿苑含香”中的“香”代表什么?
A. 美食
B. 佛教的智慧
C. 生活的烦恼
D. 自然气息 -
诗中提到的“四万八千”是指什么?
A. 佛教的教义数量
B. 诗人的生平
C. 自然的元素
D. 人生的选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庐山谣》 (李白)
诗词对比:
- 《二郎神》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哲理与佛教思想,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佛教与中国文化》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