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镇江好,拟泛米家船。
往迹欲寻无觅处,
层峦烟雨迫窗前。
落笔让前贤。
白话文翻译:
镇江的风光真好,我想乘着米氏的船游览。
追寻过去的足迹,却无处可寻,
层峦叠嶂的山峰在烟雨中映入窗前。
我只能在此落笔,向前辈们请教。
注释:
- 镇江: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以美丽的风景和历史文化著称。
- 米家船:指的是米氏家族的船,米家在历史上以水上贸易闻名。
- 往迹:过去的踪迹或经历。
- 层峦:重重叠叠的山峦。
- 烟雨:指细雨中的烟雾,形容朦胧的景象。
- 落笔:写下诗句或文字。
- 前贤:指古代的贤人或先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从周(1918-2017),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家乡镇江的追忆之时,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前辈的敬仰。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五》通过对镇江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开篇“镇江好,拟泛米家船”,直接表达了对镇江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人渴望乘船游览,感受水乡的韵味。接着,诗人提到“往迹欲寻无觅处”,透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无奈,似乎在寻找那些曾经的记忆,但却发现无处可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层峦烟雨迫窗前”一句,通过描绘层峦叠嶂的山景与雨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又暗示了心境的迷茫。最终一句“落笔让前贤”则反映出诗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过往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怀旧而又高远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镇江好,拟泛米家船:开篇以直接的称赞,表明了对镇江风光的喜爱,表达了希望乘船游览的愿望。
- 往迹欲寻无觅处: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想要寻找曾经的记忆,但最终发现无处可寻,流露出孤独感。
- 层峦烟雨迫窗前:描绘了窗外的山景,环境的美丽与细腻,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落笔让前贤:表达对前辈的敬仰,意味着自己在创作上的谦逊与向古人学习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层峦烟雨”中的“烟雨”,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加了意境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镇江:象征故乡的美好与温暖。
- 米家船: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层峦: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烟雨:带有一种朦胧与神秘的情感,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镇江好,拟泛米家船”意为: A. 镇江的风景很好,想乘船游览
B. 镇江的风景不好,不想游览
C. 想去米家参观 -
“往迹欲寻无觅处”中“往迹”指的是: A. 未来的路
B. 过去的经历
C. 当前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层峦烟雨”主要描绘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朦胧的山景
C. 清澈的河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景色为背景,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忆江南 其五》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读》
- 陈从周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