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停云偶作)》

时间: 2025-01-27 04:20:42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

主人何事太尘埃。

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

借君竹杖与芒鞋。

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停云偶作)
作者:辛弃疾

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
主人何事太尘埃。
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
借君竹杖与芒鞋,
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


白话文翻译:

我偶尔在停云堂上坐着,听到早晨的猿声和夜晚的鹤鸣,心中感到惊疑。
主人为何有如此多的尘世烦恼?
我低头询问,结果又被召唤回来。
多谢北山山下那位老者,你的热情一语真是太美好。
我借你的竹杖和芒鞋,
今后就要从这里出发,深入那白云的山堆之中。


注释:

  • 停云堂:指一个安静的地方,象征心灵的宁静。
  • 晓猿夜鹤:早晨的猿和夜晚的鹤,分别象征不同的时光和境界。
  • 尘埃: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纷扰。
  • 竹杖与芒鞋:竹杖是行走的工具,芒鞋是简陋的鞋,象征隐逸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辛弃疾隐居于北山时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烦恼的逃避。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停云偶作)》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词作。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停云堂上闲坐的情景,辛弃疾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晓猿夜鹤”不仅描绘了清晨与夜晚的自然声响,更体现出生命的流转与时光的无情。

整首词以“偶向停云堂上坐”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的状态,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主人何事太尘埃”则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不屑与逃避,进一步深化了隐逸的主题。而后面的“借君竹杖与芒鞋”,更是将诗人的隐逸之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辛弃疾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构建起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情境。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意境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也能体会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向停云堂上坐:偶然间在静谧的停云堂上坐着,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晓猿夜鹤惊猜:早晨的猿鸣与夜晚的鹤叫让人感到惊奇,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人生的无常。
  • 主人何事太尘埃:反问主人为何有如此多的烦恼,体现诗人对世俗的批判。
  • 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事务的回避,却又不得不面对。
  • 多谢北山山下老,殷勤一语佳哉:感谢那位在北山山下的老者,赞美其热情的言辞。
  • 借君竹杖与芒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用简单的工具象征朴素的生活。
  • 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决心离开尘世,深入云间,寻求一种理想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 对仗:如“晓猿夜鹤”,形成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停云:象征宁静、静谧的心境。
  • 竹杖:象征简单朴素的隐逸生活。
  • 芒鞋:象征自由自在的行走,强调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白云堆:象征理想的归宿,超脱世俗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哪一首词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 《临江仙(停云偶作)》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诗中的“竹杖与芒鞋”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隐逸生活
    C. 自然灾害

  3. 诗人为何感到“尘埃”太重?
    A. 对现代生活的不满
    B. 对自然的渴望
    C. 对友人的感谢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临江仙(停云偶作)》李白《将进酒》的对比:
    • 辛弃疾的作品更侧重于隐逸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酒与人生豪情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