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寿高性朴先生七十》
时间: 2025-02-04 16:5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谢池家咫尺,记陪二老从容。
故山回首乱离中。
江湖招独鹤,书札负犹龙。
满地秦灰满头雪,相看心力雕虫。
解嘲多事笑扬雄。
守玄何羡白,剩有颊双红。
白话文翻译:
在梦里,谢池的家近在咫尺,我还记得陪伴二老从容地度过时光。
回首故乡,在这纷乱的世事中,我感到无奈。
江湖中呼唤独行的白鹤,而书信却像神龙一样难以负载。
满地的秦灰和满头的白雪,让我们相看时心力交瘁。
对于那些多事的嘲讽,我只能以笑对待,尽显豪情。
守住那份玄妙的心境,何必羡慕白发苍苍,剩下的只有面颊上的红晕。
注释:
- 谢池:指古代名园,象征美好生活的场所。
- 二老:指作者的父母或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与尊敬。
- 故山:故乡,象征作者的根源。
- 江湖:广义指水域和流动的人生,象征漂泊与自由。
- 秦灰:指古代战乱留下的灰烬,象征历史的沧桑。
- 雕虫:指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自谦。
- 守玄:保持心中的深邃和清明,不被外物所扰。
- 颊双红:指面颊的红润,可能象征着青春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承焘(1873-1925),字子明,号仲明,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诗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家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夏承焘七十寿辰之际,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透出对老年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青春的留恋。
诗歌鉴赏:
《临江仙·寿高性朴先生七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作者通过梦境中的谢池、陪伴二老的回忆,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淡淡的惆怅。故乡的回首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江湖招独鹤”,象征着孤独与自由,暗示人生如江湖一般,充满了变幻与不确定。而“书札负犹龙”则表现了作者对沟通与表达的渴望,然而,人生的重担常常让这种渴望变得沉重。
在这首诗里,作者以“满地秦灰满头雪”来形容人生的沧桑,暗示了历史的积淀与个人的老去。尽管生命的旅程充满了纷扰与挑战,但作者依然选择以笑对待一切,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最后,“守玄何羡白,剩有颊双红”更是传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自我肯定。尽管年华已逝,内心的火焰与热情依然存在,面颊的红润象征着仍有生活的希望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里谢池家咫尺:梦中看到谢池的家近在咫尺,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记陪二老从容:回忆与长辈们在一起的安详时光,表现出对家庭的眷恋。
- 故山回首乱离中:在纷乱的生活中回望故乡,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江湖招独鹤:江湖呼唤独行的白鹤,象征孤独与自由,人生如江湖,变幻莫测。
- 书札负犹龙:书信如龙般难以负载,暗示沟通的不易与人生的负担。
- 满地秦灰满头雪:历史的灰烬与个人的白发,象征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沉重。
- 相看心力雕虫:相互凝视时感到心力交瘁,自谦于微不足道的小事。
- 解嘲多事笑扬雄:对多事的嘲讽以笑对,展现豪情与豁达。
- 守玄何羡白:保持内心的宁静,何必羡慕白发苍苍,表现出对内心的重视。
- 剩有颊双红:面颊的红润象征着青春与活力,尽管年岁已高,仍有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隐喻:谢池、江湖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人生的追求与渴望。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对比:老年与青春、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作者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展现出豁达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谢池: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 江湖:代表人生的纷乱与自由。
- 独鹤:象征孤独与高洁的追求。
- 秦灰:历史的沧桑,代表人生的沉重。
- 雪: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老去。
- 双红: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谢池”象征什么? A. 家庭
B. 朋友
C. 美好生活 -
“江湖招独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与自由
B. 热闹与繁华
C. 忧伤与绝望 -
诗中提到的“守玄”指的是? A. 保持内心的清明
B. 追求名利
C. 逃避现实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鹳雀楼》王之涣:展现人生的壮阔与豪情。
诗词对比:
- 夏承焘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夏诗更侧重于家庭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壮美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夏承焘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