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四吟十首》
时间: 2025-01-22 18:5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华未可议时巡,自古安危击重臣。
闻说紫岩亲督战,孰云赤壁后无人。
诸公尽作鑽天令,老子重为击壤民。
万里阴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迥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局势的关注。诗中提到“翠华”未能议论时局,暗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自古以来,安危往往是由重臣所决定的。提到“紫岩”,可能指的是某位将领,表明在战斗中有亲自督战的人;而“赤壁”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表明战后并非无人可用。“诸公尽作钻天令”,指的是当权者忙于追求权力与名利,而“老子”则是对普通百姓的呼唤,强调要关注民生。“万里阴霾”描绘了严峻的气候,象征着国家的困境,而“露布挽迥春”则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注释:
- 翠华:指帝王的车马,象征权力与地位。
- 紫岩: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将领,具体身份不详。
- 赤壁:指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 鑽天令:指当权者的命令或权力。
- 击壤民:指老百姓,强调对民生的关注。
- 阴霾冰霰:形容天气恶劣,象征国家的困境。
- 露布挽迥春: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风格豪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上十四吟”系列诗作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今历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刻思考。诗中“自古安危击重臣”的言辞,反映出刘克庄对权力者的警醒与批判,认为国家的安危往往与重臣的明智决策息息相关。而提及“紫岩亲督战”,则显示出在关键时刻,指挥者的重要性。同时,诗中对历史事件“赤壁”的提及,暗示了后人对过去战役的反思,提醒我们在历史中吸取教训。
诗的最后两句,以“万里阴霾”描绘了国家的困境,但紧接着的“露布挽迥春”则给予人们希望,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努力追求光明的未来。在整体结构上,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呈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强烈的时事感召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华未可议时巡:指帝王的车马尚未能对当前局势做出判断。
- 自古安危击重臣:自古以来,国家的安危常由重臣的决策来决定。
- 闻说紫岩亲督战:听说紫岩亲自参与战斗,强调领导者的重要性。
- 孰云赤壁后无人:谁说赤壁之后没有人才?暗示后来的英雄人物。
- 诸公尽作鑽天令:当权者忙于追求权力与名利,忘记了民生。
- 老子重为击壤民:呼唤普通百姓,强调对民生的重视。
- 万里阴霾冰霰合:描绘国家困境,象征着严峻的局势。
- 一通露布挽迥春:期望在困境中迎来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危击重臣”与“钻天令”,表现出诗的对称美。
- 象征:阴霾象征困境,露布象征希望,增强了诗的深度。
- 排比:通过连续的短句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华: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紫岩: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英勇与责任。
- 赤壁:战争的象征,历史的教训。
- 阴霾:国家困境的象征。
- 露布:希望的象征,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翠华”在文中指代什么? A. 帝王的车马
B. 士兵的武器
C. 战争的号角
D. 诗人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紫岩”可能指的是? A. 某位将领
B. 一座山
C. 一个国家
D. 一种武器 -
“万里阴霾”象征着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国家困境
C. 人民的安宁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上十四吟十首》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但刘克庄更加关注历史的教训与未来的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对国家沦亡的悲痛。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基调和思考焦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