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十首》

时间: 2025-01-10 22:07:49

晋士材疏辩舌优,俗虽虚诞尚清修。

可容卿等灵百辈,亦过江来第一流。

元老纵然挥玉麈,七贤已有执牙筹。

后来灵宝真儿态,书画惟凭夺与偷。

意思解释

书事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晋士材疏辩舌优,俗虽虚诞尚清修。可容卿等灵百辈,亦过江来第一流。元老纵然挥玉麈,七贤已有执牙筹。后来灵宝真儿态,书画惟凭夺与偷。

白话文翻译:

晋朝的士人材质疏阔,口才出众,虽说世俗的事物虚假繁杂,但仍然保持着清白的修养。你们这些灵性的百姓也能涌现出人才,甚至可以说是江南的第一流。即使那些元老挥舞着象牙的权杖,七位贤士也已有了博弈的筹码。后来灵宝的真儿态,书画作品却只能凭借夺取与偷窃。

注释:

  • 晋士材:指的是晋朝的士人,特指那些有才华的人。
  • 疏辩舌优:形容口才出众,能言善辩。
  • 灵百辈:指有灵气的优秀人才。
  • 元老:古代的老资格或有权威的人。
  • 挥玉麈:用象牙制成的权杖,象征权势。
  • 七贤:指的是古代著名的七位贤士,常用以指代有才华的人。
  • 灵宝:指的是一种灵性与智慧的结合。
  • 夺与偷:指在艺术创作中,某些作品的取得不是通过正当的努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美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书事十首”是刘克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正值南宋时期,文人对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反思。诗中表达他对当时文人风气以及艺术创作的看法,揭示了对一些士人虚伪和表面功夫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元老以及后来的灵宝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诗中提到的“晋士”与“灵百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被赞美为口才出众的士人,而后者则是对他们的讽刺,暗示这些“灵”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真才实学。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时文化的失望与无奈,尤其是对艺术创作中“夺与偷”的批评,说明了他对艺术创作的严肃态度。

诗中夹杂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使得整个作品层次丰富,意蕴深远。尤其是对于“元老”和“七贤”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士材疏辩舌优:赞美晋朝士人有才华和口才。
  2. 俗虽虚诞尚清修:社会虽虚伪,但士人仍保持清白。
  3. 可容卿等灵百辈:即使是这些灵性的人才,也能涌现出优秀者。
  4. 亦过江来第一流:在江南涌现出的人才,堪称第一流。
  5. 元老纵然挥玉麈:即使老资格的人手握权杖。
  6. 七贤已有执牙筹:七位贤士也在博弈中有所作为。
  7. 后来灵宝真儿态:后来的灵宝却显得虚假。
  8. 书画惟凭夺与偷:艺术创作多凭借夺取与偷窃而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士人与灵百辈的对比,展现不同的价值观。
  • 隐喻:将艺术创作比作夺取与偷窃,暗示其不正当性。
  • 夸张:描绘士人和元老的形象,强调其虚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士人风气的批判,揭示了文化艺术创作中的不正之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与对真才实学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人:象征着知识与才华。
  • 元老:代表权威与传统。
  • 灵百辈:象征着才华与灵性。
  • 书画:艺术与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书事十首》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七贤”指的是?

    • A. 七位著名诗人
    • B. 七位贤士
    • C. 七位将军
    • D. 七位皇帝
  3. “书画惟凭夺与偷”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艺术创作应光明正大
    • B. 艺术创作多靠运气
    • C. 艺术创作不正当
    • D. 艺术创作很简单

答案:

  1. C. 刘克庄
  2. B. 七位贤士
  3. C. 艺术创作不正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文化与社会的反思。
  • 《登高》: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豪放激昂的情感,与刘克庄的批判精神形成对比。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刘克庄的思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诗词全集》
  • 《古代文学与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