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船》

时间: 2025-04-29 10:21:10

玉笥孤帆唤不来,长风破浪忆江淮。

不知海水何年陆,万斛龙骧寄断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笥孤帆唤不来,长风破浪忆江淮。不知海水何年陆,万斛龙骧寄断崖。

白话文翻译:

孤帆在玉笥山上呼唤,却唤不来,长风破浪时,我思念江淮。不知海水何年才会变成陆地,万斛的龙骧船只寄托在断崖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笥:传说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此处指代特定的地理景点。
  • 孤帆:指独自航行的船帆。
  • 长风破浪:长风吹破波浪,形容乘风破浪的情景。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象征故乡的水域。
  • 海水何年陆:无尽的海水何时才能变为陆地,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
  • 万斛龙骧:龙骧是古代的一种大型船只,万斛则是其装载量的单位。

典故解析:

  • 江淮:古时常用来表示故乡或亲近之地,诗人通过对江淮的怀念,表现了思乡之情。
  • 断崖:本身可理解为险峻的悬崖,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览陶山时,因看到孤舟与壮丽山水而生发出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玉笥孤帆唤不来”通过孤帆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渴望。接下来的“长风破浪忆江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长风和破浪的动感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第三句“不知海水何年陆”通过对时间的困惑,表现了对命运无常的感叹。最后一句“万斛龙骧寄断崖”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龙骧船只的寄托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与归属的追寻。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笥孤帆唤不来:孤舟在玉笥山上,虽在呼唤却无法回应,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长风破浪忆江淮:在长风的吹拂下,浪花翻滚,诗人思念起故乡的江淮,情感愈加浓烈。
  • 不知海水何年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万斛龙骧寄断崖:龙骧船只寄托于断崖,暗示着理想的破灭与理想中的归宿无法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孤帆比喻诗人的孤独,长风破浪则比喻生活中的奋斗与追寻。
  • 拟人:孤帆“唤不来”仿佛有情感,表现出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无奈。
  • 对仗:如“长风破浪”与“忆江淮”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帆、长风、海水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帆: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长风破浪:代表奋斗与追求。
  • 江淮:故乡的象征,寄托了情感。
  • 海水与陆地:象征时间与命运的无常。
  • 断崖:象征理想的破灭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淮”指的是哪两个水域?

    • A. 黄河与长江
    • B. 长江与淮河
    • C. 珠江与黄河
    • D. 淮河与海河
  2. “万斛龙骧”中的“万斛”指的是什么?

    • A. 船的数量
    • B. 船的载重
    • C. 船的大小
    • D. 船的速度
  3.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自然
    • B. 故乡
    • C. 朋友
    • D. 理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林景熙的《石船》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林景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