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云是富彦国作判官》
山情水思半轩间,
试问来居有底闲。
唯有才高方暇佚,无论岁月自能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情趣与思绪,诗人在半间书房中感慨,问道:“你在这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悠闲呢?”只有才华出众的人才能享受这样的闲适,而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都能不断攀登向上。
注释:
- 山情水思:山的情趣与水的思绪,形容自然景色带来的情感。
- 轩间:指半间书房,表示诗人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 底闲:何为闲暇,表达对悠闲生活的追问。
- 才高:才华高超,指诗人对有才之人的赞美。
- 暇佚:闲适与安逸的生活状态。
- 岁月自能攀: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才华能够让人不断追求进步。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才高方暇佚”可以理解为对古人“才子”的一种赞美,尤其在宋代,士人的才华与生活理想密切相关。诗人在诗中探讨了才华与生活状态的关系,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元,号白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写于梅尧臣对友人的寄托,表达对山水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主流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才华的赞美。第一句“山情水思半轩间”,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山水的情趣与思绪在诗人的书房中交融,营造出一种惬意的自然氛围。第二句“试问来居有底闲”,用反问的方式引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探讨,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揭示出,只有才华出众的人才能享有这样的闲暇,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都能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山水意象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才华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情水思半轩间:山水之情在书房中交融,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情感氛围。
- 试问来居有底闲:以提问引出对生活的思考,关心友人的生活状态。
- 唯有才高方暇佚:强调才华与闲适生活之间的关系,只有才华出众的人才能享受这种状态。
- 无论岁月自能攀:强调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才华能够使人不断追求进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情怀比作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对仗:如“山情水思”与“才高方暇佚”的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才华与闲适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象征高远、稳重,体现了自然的宏伟与宁静。
- 水:象征流动、灵动,体现了情感的变化与内心的思绪。
- 轩:象征诗人的居所,体现出一种人文气息与生活的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情水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友人的关心
D. 对历史的追溯 -
诗中“唯有才高方暇佚”意思是: A. 只有才华出众的人才能享受闲适的生活
B. 所有人都能享受闲适的生活
C. 生活的忙碌让人无法享受闲适
D. 有才华的人生活更辛苦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追怀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才华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与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梅尧臣更强调才华与闲适生活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梅尧臣《诗文集》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云是富彦国作判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