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夺燕巢生四雏》

时间: 2024-09-19 22:02:01

去年燕营巢,衔泥入我庐。

秋归春复来,横被雀所居。

翩然去不较,义者欲与除。

毁覆必伤卯,爱彼此何疏。

乃竢长黄口,逐之宁曰纾。

果得生四雏,卉色头戢如。

後当还燕巢,穿屋不害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雀夺燕巢生四雏
去年燕营巢,衔泥入我庐。
秋归春复来,横被雀所居。
翩然去不较,义者欲与除。
毁覆必伤卯,爱彼此何疏。
乃竢长黄口,逐之宁曰纾。
果得生四雏,卉色头戢如。
後当还燕巢,穿屋不害余。

白话文翻译:

去年燕子在我家筑巢,衔泥回巢安家。
秋天过去春天又来,巢却被麻雀占据。
燕子轻盈飞去不与之争,义气相投的人想要将麻雀驱逐。
若是毁巢必将伤及卯鸟,彼此之间何必如此疏远。
于是我把黄嘴的小雀儿留下,逐之以求得宽恕。
果然孵出了四只小雏鸟,它们的羽毛颜色如同花草一般。
以后燕子还会回来巢中,不会再伤害我家的余地。

注释:

  • :指麻雀。
  • :燕子,春夏季节常见的鸟类。
  • :指住房,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
  • 翩然:轻盈地飞走的样子。
  • 义者:有情义的人。
  • :这里指燕子,卯鸟即燕子。
  • :留下、停留。
  • 黄口:指小鸟,特别是麻雀的幼鸟。
  • :指鸟的羽毛,诗中用来比喻小鸟的形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楚,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常以鸟兽花木作为表现对象,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的居所,反映出他对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燕子与麻雀的斗争象征着生存竞争的常态,而诗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小困扰,表现出一种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雀夺燕巢生四雏》是一首生动自然的诗作,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燕子与麻雀之间的生存竞争,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以燕子筑巢的细节为切入点,描绘了燕子与麻雀的争斗,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燕子怀着希望在诗人的庐舍筑巢,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巢却被麻雀占据,这种情景引发了对彼此关系的思考。诗人并未选择直接驱逐麻雀,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反映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即使在竞争中,诗人也意识到相互伤害的后果,因此选择了留存小雀儿的做法,展现出一种宽容与理智的处世之道。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生动性,燕子与麻雀的描写,不仅呈现出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更引发人们对生命与共存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小雀留存”作为结尾,象征着希望的延续和生命的延续,既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又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燕营巢,衔泥入我庐:叙述燕子在诗人家中筑巢的情景,生动展示了燕子勤劳的形象。
  2. 秋归春复来,横被雀所居:说明时间的流逝,燕子离去后,麻雀占据了巢穴。
  3. 翩然去不较,义者欲与除:燕子轻盈飞走,并不与麻雀争斗,表现出一种宽容。
  4. 毁覆必伤卯,爱彼此何疏:强调毁巢会伤害燕子,反映出对生命的珍视。
  5. 乃竢长黄口,逐之宁曰纾:选择留下小雀儿,表现出对生命的宽容和理解。
  6. 果得生四雏,卉色头戢如:描绘小雏鸟的出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7. 後当还燕巢,穿屋不害余:预示着未来燕子将回归,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雀儿”比喻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 拟人:燕子与麻雀被赋予了情感,象征人类的情感与道德。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燕子和麻雀的斗争,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强调对生命的尊重与宽容,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新生,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象征竞争与生存,反映自然界的残酷。
  • :象征家园与归属,展现生活的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包括哪些? A. 燕子
    B. 麻雀
    C. 鹦鹉
    D. 以上都对

  2. 诗人对燕子和麻雀的态度是什么? A. 敌对
    B. 宽容
    C. 无所谓
    D. 喜爱

  3. 诗中的“长黄口”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麻雀
    C. 小雀儿
    D. 鳥巢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春晓》与《雀夺燕巢生四雏》同样描写自然界的生机,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美好景象,后者则反映了生存竞争的现实。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