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0 18:34:09

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

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
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白话文翻译:

每次出任新的郡县,大家都期盼着我带来的酒壶。
世俗的情感难以效仿,奏章记录的往事从来没有。
贫贱之人常常愿意分享,崇高之人却不懂谄媚。
虽然我们之间有门墙的隔阂,但我与大家的悲伤是一样的。

注释:

  • :多次。
  • :古代行政区划,类似于现代的县。
  • 酒壶:象征着欢乐和友谊。
  • 俗情:世俗的情感和习俗。
  • 奏记:奏章的记录,指官员的公文。
  • 贫贱:指贫困和地位低下的人。
  • 崇高:高尚、地位显赫的人。
  • :奉承、谄媚。
  • :哭泣,表达悲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对高平公的悼念之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俗人情的感慨。高平公的去世让他更加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变迁。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念诗,诗中通过对世俗人情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高平公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出屡更郡”引入,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处境,接着通过“人皆望酒壶”来揭示人们对快乐的渴望,酒壶象征着欢乐和友情。接下来的“俗情难可学”则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无奈,奏记的缺失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淡薄与无情。诗中提到“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与人情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而最后一句“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则是对友情的呼唤,尽管身处不同的境地,作者的悲伤与大家的悲伤是共通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梅尧臣对人生、友情以及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出屡更郡”:反映作者多次调任的经历,暗示其官场生涯的曲折。
    • “人皆望酒壶”:表达民众对欢乐的期待,酒壶成为人们聚会的象征。
    • “俗情难可学”:对世俗情感的批判,认为这些情感是难以模仿和学习的。
    • “奏记向来无”:感慨往日的记录和情感已不复存在。
    • “贫贱常甘分”:贫贱之人乐于分享,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
    • “崇高不解谀”:高尚之人往往不懂得阿谀奉承,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 “虽然门馆隔”:提到门墙的隔阂,象征社会地位的差异。
    • “泣与众人俱”:强调作者与众人的共同悲痛,彰显友情的深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酒壶象征欢乐与团聚,门馆隔象征社会的隔阂。
    • 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比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平公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人情的思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酒壶:象征着欢乐、团聚与友谊。
  • 门馆:象征着社会地位的差异与隔阂。
  • 泪水:体现了悲伤与共鸣,象征着共同的情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出屡更郡”中的“郡”指什么? A. 城市
    B. 村庄
    C. 行政区划
    D. 山川

  2. “贫贱常甘分”表明了什么? A. 富人不懂分享
    B. 贫困人乐于分享
    C. 人们都想要财富
    D. 分享是无用的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高平公的怀念
    C. 对世俗的批判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忆秦娥·娄山关》

诗词对比:

  1.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和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体悟,表现出对家庭与友情的珍视。

  2. 李白的《忆秦娥·娄山关》:以更为豪放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大气磅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梅尧臣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