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

时间: 2025-01-10 22:17:00

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

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

今非恃险艰,草木藏狐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
作者:梅尧臣

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
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
今非恃险艰,草木藏狐兔。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从北方延伸而来,高高的城墙依靠在它的根基上,显得格外坚固。
那时我偶尔来到这里登高望远,附近的人们因此而迷失了方向。
微薄的云朵似乎要变成雨,古老的树木也曾沾染过露水。
如今这山不再依靠险峻的地势,草木之间藏匿着狐狸和兔子。


注释:

  • 山势:指山的形势或走势。
  • 高城:高耸的城墙。
  • 倚为固:依靠山势,显得稳固。
  • 偶登临:偶然登上此山。
  • 迩者:指附近的人。
  • 沦误:迷失方向。
  • 微云:微薄的云。
  • 古树:古老的树木。
  • :曾经。
  • 沾露:沾染露水。
  • 今非恃险艰:如今不再依靠险峻的地形。
  • 草木藏狐兔:草木中藏匿着狐狸和兔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座有名的山。历代文人骚客常以此山为题,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细腻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北固山时,反映了他对山水的喜爱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以北固山为背景,通过山势与城墙的结合,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山势自北来”,直接点明了山的来源,给人一种巍峨之感。紧接着的“高城倚为固”则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所构筑的坚固防线,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表达了诗人的偶然与失落,似乎在暗示人们在美景面前的迷惘。接下来“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描摹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使得这些景象生动而真实。

最后一句“今非恃险艰,草木藏狐兔”则转向现实,指出北固山的变化,草木不再因险峻而显得艰难,生灵们在这里自由生存。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描绘了北固山的壮美,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势自北来,高城倚为固。”:描绘北固山的壮观景象,强调其巍峨的地势与筑城的坚固。
    • “当时偶登临,迩者遂沦误。”:表达了诗人意外到来时的迷惘与惊叹。
    • “微云思作雨,古树尝沾露。”: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传达出诗人对景物的敏感。
    • “今非恃险艰,草木藏狐兔。”:反思山的变化,描绘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把云比作即将变成雨的迹象。
    • 拟人:古树“尝沾露”,赋予了树木人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良好的对仗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存在相互影响,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大、坚固和不变的自然力量。
  • 高城: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依赖。
  • 云与露:自然的细腻之处,象征着天气变化和生命的源泉。
  • 狐兔:象征自然界的生机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来自哪个方向?

    • A. 南
    • B. 北
    • C. 西
    • D. 东
  2. 诗中描绘的“高城”依靠什么?

    • A. 水
    • B. 山
    • C. 风
    • D. 地
  3. “微云思作雨”中的“微云”指的是什么?

    • A. 大雨
    • B. 细雨
    • C. 小云
    • D. 微薄的云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梅尧臣更注重人事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选编了梅尧臣的诗作。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详细分析了各类古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