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德可观察》
时间: 2025-01-26 23:3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宋德可观察 曹勋 〔宋代〕 北归一笑脱胡沙,淮海相逢五岁华。 寄语欲凭沧海月,昔游空想赤城霞。 遥知汉殿宜鸣玉,不谓青门尚种瓜。 虽是道人心似铁,余情应得赋梅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北归时我一笑摆脱了胡沙的困扰,在淮海地区与你相逢已经五年。想通过沧海明月传递我的话语,过去游览时只能空想赤城的霞光。远远知道汉宫适宜鸣玉,没想到青门还有人种瓜。虽然我这修道之人心如铁石,但仍有情感应去赋写梅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归:指从北方归来。
- 胡沙:比喻北方的困境或战乱。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
- 五岁华:指五年的时间。
- 沧海月:指遥远的地方或深远的思念。
- 赤城霞:赤城山的霞光,比喻美好的回忆。
- 汉殿:指汉代的宫殿,这里泛指宫廷。
- 鸣玉:指在宫廷中担任官职。
- 青门:长安城东门,这里泛指隐居之地。
- 道人:指修道之人,即作者自己。
- 心似铁:形容心志坚定。
- 赋梅花:指写诗表达情感。
典故解析:
- 赤城霞:赤城山位于今河北省,山上有霞光,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回忆。
- 青门种瓜: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在长安城东门种瓜,表示隐居不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他在北归后与友人宋德可相逢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曹勋北归后,与友人宋德可相逢之时。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北归、相逢、寄语、回忆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北归一笑脱胡沙”表达了诗人摆脱困境的喜悦,“淮海相逢五岁华”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后两句通过对沧海月和赤城霞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回忆的向往。结尾处,诗人以道人心似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但仍有余情去赋写梅花,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归一笑脱胡沙:诗人北归时,一笑摆脱了胡沙的困扰,表达了摆脱困境的喜悦。
- 淮海相逢五岁华:在淮海地区与友人相逢已经五年,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
- 寄语欲凭沧海月:想通过沧海明月传递我的话语,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 昔游空想赤城霞:过去游览时只能空想赤城的霞光,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 遥知汉殿宜鸣玉:远远知道汉宫适宜鸣玉,暗示了对官职的向往。
- 不谓青门尚种瓜:没想到青门还有人种瓜,表示对隐居生活的意外。
- 虽是道人心似铁:虽然我这修道之人心如铁石,表达了坚定的意志。
- 余情应得赋梅花:但仍有情感应去赋写梅花,显示了内心的柔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北归一笑脱胡沙”中的“胡沙”比喻北方的困境。
- 拟人:如“寄语欲凭沧海月”中的“沧海月”被赋予了传递信息的功能。
- 对仗:如“遥知汉殿宜鸣玉,不谓青门尚种瓜”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通过北归、相逢、寄语、回忆等元素,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内心的柔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沙:比喻北方的困境。
- 沧海月:象征遥远的地方或深远的思念。
- 赤城霞:比喻美好的回忆。
- 汉殿:象征宫廷和官职。
- 青门:象征隐居之地。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胡沙”比喻什么? A. 北方的困境 B. 南方的困境 C. 东方的困境 D. 西方的困境
-
诗中的“沧海月”象征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深远的思念 C. 美好的回忆 D. 隐居之地
-
诗中的“赤城霞”比喻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遥远的思念 C. 隐居之地 D. 官职
-
诗中的“青门”象征什么? A. 隐居之地 B. 官职 C. 美好的回忆 D. 遥远的思念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曹勋的《寄宋德可观察》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离别的哀愁,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相逢的喜悦和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曹勋在其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