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莳松须残腊,栽花宜早春。 移竹日随月,种麻月及辰。 旺方八卦定,农诗七月陈。 物性无不然,农业宜斤斤。
白话文翻译:
在残冬腊月种植松树,适宜在早春栽种花朵。 移植竹子的时间随着月份变化,种植麻的时间要选择合适的时辰。 根据八卦确定农作物的旺盛方位,农事诗中七月的农事活动被详细记载。 万物的生长特性都是如此,农业活动需要精细和谨慎。
注释:
- 莳松:种植松树。
- 残腊:指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个月,即腊月。
- 宜:适宜。
- 早春:春季的早期。
- 移竹:移植竹子。
- 日随月:随着月份的变化。
- 种麻:种植麻类作物。
- 月及辰:选择合适的月份和时辰。
- 旺方:指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方位。
- 八卦: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用于象征自然现象和指导农业。
- 农诗:指记载农事活动的诗歌。
- 七月陈:指七月的农事活动被详细记载。
- 物性:万物的生长特性。
- 农业宜斤斤:农业活动需要精细和谨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涉及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业社会对农事活动的精细管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通过描述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方法,强调了农业活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精细操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农作物种植时间的描述,展现了宋代农业社会对农事活动的精细管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中提到的“莳松须残腊,栽花宜早春”等句,不仅传达了农事活动的具体时间,还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深刻理解。通过“旺方八卦定,农诗七月陈”等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农业活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精细操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晰,表达了对农业活动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莳松须残腊,栽花宜早春。” - 描述了种植松树和花朵的最佳时间,强调了农事活动的时间性。
- “移竹日随月,种麻月及辰。” - 说明了移植竹子和种植麻的时间选择,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尊重。
- “旺方八卦定,农诗七月陈。” - 强调了根据八卦确定农作物的旺盛方位,以及七月农事活动的详细记载。
- “物性无不然,农业宜斤斤。” - 总结了万物的生长特性,强调了农业活动需要精细和谨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手法,如“莳松须残腊,栽花宜早春”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比喻:通过描述农事活动的时间和方法,比喻了农业活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精细操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农业活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精细操作,体现了对农业活动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松、花、竹、麻、八卦、农诗等。
- 解释:这些意象代表了农事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种植、移植、方位确定等,体现了对农业活动的精细管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种植松树的最佳时间是? A. 早春 B. 残腊
- 诗中提到的移植竹子的时间是? A. 日随月 B. 月及辰
- 诗中提到的根据什么确定农作物的旺盛方位? A. 八卦 B. 农诗
- 诗中提到的农业活动需要什么? A. 精细和谨慎 B. 随意和粗放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农事诗》 - 描述农事活动的诗歌,与本诗主题相近。
- 《田园诗》 - 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诗词对比:
- 《山居杂诗九十首》与《农事诗》 - 两者都涉及农事活动,但前者更注重农事活动的时间和方法,后者更注重农事活动的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收录了曹勋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农事诗研究》 - 研究农事诗的专著,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