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心自笑》
时间: 2025-01-26 01:4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心自笑
作者:马钰〔元代〕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道和积累功德的思考。他认为,尽管自己努力修行,却常常感到功德不足,因此劝诫他人行善是最合适的途径。随着修行的逐渐端正,早晚会有人产生疑虑和猜忌。无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心中自有微笑,看来如何也无法避免各种是非。提到华山的陈处士,他不侵扰耕作,山下的人也不多。即使有人对他进行毁谤,他也只是发出感叹,吟诵诗歌。他清白正直,不求私利,能坦然面对未来的荣辱和灾祸。随缘而过,内心自在,享受歌舞与轻松的生活。
注释
- 学道修竹:学习道理,如同竹子一样生长,象征着修身养性。
- 累功积行:不断积累功德和行为。
- 愁行少功亏:忧虑自己修行少,功德未尽。
- 劝人作善:劝导他人行善,符合道理。
- 华山陈处士:指的是华山的陈处士,象征高洁的隐士。
- 清正无私无曲:指品德高洁,心地坦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诗人,以道教修行为主题的作品而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通过修道与行善的主题,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心自笑》是一首深富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道理与修行的思考。通过竹子的比喻,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诗中提到的“愁行少功亏”反映了很多修行者的心理状态,常常对自己的修为感到不满足。而“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则传达出一份温暖的关怀,劝导他人行善,显示出作者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期望。
华山的陈处士作为诗中的典型隐士,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参与世俗的纷扰,却也难免遭到误解和毁谤。诗人在此传达出一种无畏的精神,尽管外界的评价千差万别,内心的宁静与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情景描绘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理和修行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道修竹:学习道理,如竹般向上生长,象征着坚韧的修行。
- 累功积行:不断积累自己的德行和修为。
- 常愁行少功亏:常常忧虑自己修行不够,功德未能圆满。
-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劝导他人行善是最合乎道理的选择。
-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随着行为的正当,早晚会有人生出疑虑。
-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心中自有微笑,无论他人如何评价,无法避免是非。
-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提到华山的隐士,虽不参与世俗,仍有人对其非议。
-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即使有人毁谤,他也只是发出叹息,吟咏诗歌。
-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他品德清白,不求私利,能够坦然面对未来的荣辱。
-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随缘而过,内心自在,享受轻松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竹子的生长,象征着坚韧。
- 对仗:如“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展示出对称美感。
- 拟人:赋予心灵以微笑的形象,展现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修身养性与行善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作者通过自身的感悟来劝诫他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信才是面对外界评价的最佳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修道者的品德。
- 华山:象征隐士的高洁与远离世俗的追求。
- 诗:代表内心的抒发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陈处士住在哪里?
A. 泰山
B. 华山
C. 衡山
D. 嵩山 -
填空题:诗中提到“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说明作者认为行善的重要性。 (答案:行善)
-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行善的功德是足够的。 (对/错)
答案
- B
- 行善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道家思想与修身养性。
- 《静夜思》:李白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马钰的作品在隐士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马钰则更关注于内心的修行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研究》
- 《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