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和吴镜予中秋词原韵》

时间: 2025-04-29 04:21:52

叶落惊秋,一年容易,可堪老境侵寻。

月明如许,人立小桐阴。

刚到九分圆处,池塘外,树影萧森。

更同照,微尘国土,总总与林林。

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寂不闻音。

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

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谁解思今。

仅留得,满怀孤愤,泽畔有人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叶落惊秋,一年容易,可堪老境侵寻。月明如许,人立小桐阴。刚到九分圆处,池塘外,树影萧森。更同照,微尘国土,总总与林林。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寂不闻音。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谁解思今。仅留得,满怀孤愤,泽畔有人吟。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叶子落下,惊醒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一年过得如此容易,难以承受老去的侵袭。明亮的月光洒下,我站在小桐树的阴影下。月亮刚好圆到九分,池塘边的树影显得萧条凄冷。更有那微尘之地,尽与林木相映。万家的忧乐情绪,明亮的月光写尽了,却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有那些饥饿的鸟儿在哀鸣,等待着食物。面对湖山的歌舞,是一种乐趣,然而又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思绪呢?我只留得满腔的孤愤,泽边还有人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惊秋:秋天的到来让人惊觉。
  • 老境:年老的境地,指时间的流逝和衰老的状态。
  • 九分圆处:指月亮已接近满月。
  • 萧森:形容树木的萧条与稀疏。
  • 微尘国土:比喻微小的尘世,意境渺小。
  •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的状态,像小鸟在叫。

典故解析:

  • 月明如许:常用来描绘中秋夜的明月,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 湖山歌舞:体现中国古代生活的乐趣与文化,古人常在月下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希龄,字梅溪,号子华,现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曾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其诗风兼具传统与创新,擅长抒情,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季,诗人借助明月与秋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的诗歌韵律,而在内容上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叶落惊秋”即直入主题,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叶子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一种紧迫感。接着,诗人通过“月明如许”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诗人站在小桐树下,独自沉思。

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并未忽视社会的忧乐,诗中提到“万家忧乐意”,反映了人间的百态,但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听不见“寂不闻音”,显示出一种孤独感。最后,诗人以“满怀孤愤”收尾,表达了在美好月光下,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愤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落惊秋: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 一年容易:表达时间过得快,仿佛一转眼就是一年。
  • 可堪老境侵寻:面对老去的侵袭,感到无奈与忧伤。
  • 月明如许:月光的明亮程度,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人立小桐阴:人独自在小树阴下,表现孤独。
  • 刚到九分圆处:描述月亮的形态,暗示时间的变化。
  • 池塘外,树影萧森:自然环境的萧条,映射心境的孤独。
  • 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社会生活的繁杂与月光的清冷形成对比。
  • 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描绘自然界的生存状态,暗示人类的无奈。
  • 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尽管有乐趣,但诗人自感无乐。
  • 谁解思今: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孤独与思绪。
  • 满怀孤愤:情感的集中与升华,表现内心的愤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愤懑。诗人以月光为媒介,折射出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叶: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明月:象征美好与孤独的结合。
  • 小桐阴:代表私人空间与思考的场所。
  • 池塘、树影:自然环境的忧郁,映射诗人的心境。
  • 饥禽:象征社会的无情与生存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分圆处”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快满
    • B. 月亮缺角
    • C. 日落
    • D. 星星出现
  2. “万家忧乐意”的意思是?

    • A. 所有人都快乐
    • B. 生活中有忧虑和快乐
    • C. 只谈快乐
    • D. 不关心他人
  3. 诗人站在“人立小桐阴”下,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忧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熊希龄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是通过月光表达情感,但熊希龄更强调孤独与愤懑,而李白则是对家乡的思念,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歌鉴赏》
  • 《熊希龄诗文集》

相关诗句

叶落惊秋,一年容易,可堪老境侵寻。下一句是什么

月明如许,人立小桐阴。上一句是什么

月明如许,人立小桐阴。下一句是什么

刚到九分圆处,池塘外,树影萧森。上一句是什么

刚到九分圆处,池塘外,树影萧森。下一句是什么

更同照,微尘国土,总总与林林。上一句是什么

更同照,微尘国土,总总与林林。下一句是什么

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寂不闻音。上一句是什么

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寂不闻音。下一句是什么

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上一句是什么

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下一句是什么

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谁解思今。上一句是什么

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谁解思今。下一句是什么

仅留得,满怀孤愤,泽畔有人吟。上一句是什么

叶落惊秋,下一句是什么

一年容易,上一句是什么

一年容易,下一句是什么

可堪老境侵寻。上一句是什么

可堪老境侵寻。下一句是什么

月明如许,上一句是什么

月明如许,下一句是什么

人立小桐阴。上一句是什么

人立小桐阴。下一句是什么

刚到九分圆处,上一句是什么

刚到九分圆处,下一句是什么

池塘外,上一句是什么

池塘外,下一句是什么

树影萧森。上一句是什么

树影萧森。下一句是什么

更同照,上一句是什么

更同照,下一句是什么

微尘国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