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秋 岁事荒凉冕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
白话文翻译: 岁月荒凉,冠冕易感悲伤,西风日夜施展寒冷的威力。 秋天来了,寡妇尤其勤劳地织布,谁是远行的人还没有衣服穿。 常常担心衰老的面容随着季节的变换,只能空洞地看着落叶随风飘飞。 自古以来最是悲秋的人,更何况是悲秋的旅人还未归来。
注释:
- 岁事:指岁月、时光。
- 荒凉:形容景象凄凉。
-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这里泛指冠冕,象征尊贵。
- 西风:指秋风,带有凄凉之意。
- 寒威:寒冷的威力。
- 寡妇:丧偶的妇女。
- 勤织:勤劳地织布。
- 行人:远行的人。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节换:季节的变换。
- 落叶:秋天的落叶,象征凋零。
- 悲秋者:指对秋天感到悲伤的人。
- 悲秋客:指在秋天感到悲伤的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安,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擅长描绘秋天的萧瑟和人生的无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寡妇勤劳织布和行人无衣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悲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凄凉为背景,通过对寡妇勤劳织布和行人无衣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中“岁事荒凉冕易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和人生的无常。“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则进一步通过寡妇的形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最后两句“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悲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悲秋之作。
诗词解析:
- “岁事荒凉冕易悲”:诗人以“岁事荒凉”形容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凄凉,以“冕易悲”表达了对尊贵和荣耀的失落感。
- “西风日夜弄寒威”:通过“西风”和“寒威”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秋来寡妇尤勤织”:以寡妇勤劳织布的形象,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
- “谁是行人未有衣”:通过行人的形象,表达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
- “常恐衰颜随节换”:诗人担心衰老的面容随着季节的变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空看落叶倚风飞”:通过“落叶”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凋零和人生的无常。
- “从来最是悲秋者”:诗人自称为悲秋者,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刻悲感。
- “况是悲秋客未归”:通过对悲秋客的描写,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西风日夜弄寒威”,将西风拟人化,赋予其施展寒冷威力的动作。
- 对比:如“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通过寡妇和行人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
- 象征:如“落叶”象征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凄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人生的无奈。诗中的寡妇和行人形象,展现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而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则抒发了对远方旅人的思念和担忧。
意象分析:
- 岁事荒凉: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凄凉。
- 西风:象征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寡妇:象征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艰辛。
- 行人:象征人生的无奈和远方的旅人。
- 落叶:象征秋天的凋零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事荒凉冕易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时光流逝 B. 社会贫困 C. 人生无常 D. 远方旅人 答案:A
-
诗中“秋来寡妇尤勤织”一句,通过寡妇的形象,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贫困 B. 人民的艰辛 C. 时光的流逝 D. 秋天的凄凉 答案:A
-
诗中“从来最是悲秋者”一句,诗人自称为悲秋者,表达了对什么的深刻悲感? A. 时光流逝 B. 社会贫困 C. 人生无常 D. 秋天的凄凉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秋风词》:描绘了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王令《悲秋》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悲感和对人生的感慨,但王令的诗更加注重对社会贫困和人民艰辛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