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吴王池馆遍重城,
奇草幽花不记名。
青盖一归无觅处,
只留双桧待升平。
凛然相对敢相欺,
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惟有蛰龙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吴王的池馆,遍布重重城墙,奇异的草木和幽美的花朵让人难以辨认名号。青盖一归再也无法寻找,只留下双桧树静静等待着和平的到来。双桧树矗立在这里,岿然不动,谁敢轻视它?它的树干直指天空,并不需要奇特的装饰。它的根系深入九泉之下,没有曲折之处,世间只有蛰伏的龙知道这个秘密。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馆:指吴王的宫殿和池塘。
- 重城:重重的城墙。
- 奇草幽花:奇异的草和幽静的花朵。
- 青盖:可能指青色的盖子或伞,象征某种隐秘的事物。
- 双桧:指两棵柏树,象征坚韧和长久。
- 升平:指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状态。
- 蛰龙:指隐伏的龙,象征有潜力的人或事物。
典故解析:
-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王,历史上以其大业和奢华著称。
- 九泉:古代传说中的阴间,象征着死亡和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词等各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风格豪放、清新,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低谷。尽管身处逆境,苏轼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借双桧树的形象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和坚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双桧树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提到吴王的池馆,便引入了一个奢华的背景,随后却转向奇草幽花的无名,体现了世事的无常和难以捉摸。双桧树的存在,既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了苏轼内心的坚韧与期盼。
“凛然相对敢相欺”,树木的挺拔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应有的敬畏之心;而“直干凌空未要奇”则表明了无需华丽外表的真实与坚忍。最后,根系深入九泉,只有蛰龙知晓,强调了深藏的力量与潜能。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诗人虽处逆境却依然向往升平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王池馆遍重城:描绘了当年吴王的奢华。
- 奇草幽花不记名:自然之美的不可捉摸。
- 青盖一归无觅处:象征失去的美好。
- 只留双桧待升平:坚韧的期盼。
- 凛然相对敢相欺:挺拔的傲然。
- 直干凌空未要奇:真实的力量。
- 根到九泉无曲处:深深扎根,无畏于世。
- 世间惟有蛰龙知:潜藏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双桧树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 对仗:如“凛然相对”和“直干凌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双桧树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坚持与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桧:象征坚韧、长久与等待。
- 吴王池馆:象征历史的辉煌与奢华。
- 奇草幽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不可名状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王池馆”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孙权
- B. 吴王
- C. 刘备
- D. 曹操
-
"双桧"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奢华
- B. 坚韧与希望
- C. 美丽
- D. 悲伤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蛰龙”,象征什么?
- A. 潜藏的力量
- B. 凶猛的怪兽
- C. 优雅的生物
- D. 失去的梦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与杜甫的《望岳》均描绘自然景观,前者侧重表现内心的坚韧与期望,后者更强调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