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韩山寓兴》

时间: 2025-01-26 23:34:07

八年已共韩山老,鸟雀珑玲,蕉枥萧森,外有回波照眼明。

崚嶒时见童樵下,一担红青,双篴飞鸣,胜似长斋作老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韩山寓兴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八年已共韩山老,
鸟雀珑玲,蕉枥萧森,
外有回波照眼明。
崚嶒时见童樵下,
一担红青,双篴飞鸣,
胜似长斋作老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韩山共度八年的感受。山间的鸟儿鸣叫声清脆动听,蕉树和枣树郁郁葱葱,外面水波荡漾,映照得眼睛明亮。偶尔可以看到童年的樵夫在崎岖的山路下,一担红色与绿色的柴禾,双篙轻盈地划动着,胜过那在清修中沉默的老僧。

注释:

  • 共韩山老:与韩山相伴多年。
  • 鸟雀珑玲:鸟雀的声音清脆悦耳。
  • 蕉枥萧森:蕉树和枣树繁茂苍翠。
  • 回波:水面上的波光。
  • 崚嶒:形容山势险峻。
  • 童樵:年轻的樵夫。
  • 双篴飞鸣:划船时的桨声。
  • 长斋作老僧:指长时间在寺庙中修行的老僧,暗指沉默寡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安泰,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期,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反映他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詹安泰与友人共度时间的韩山,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兼有怀旧与哲理的意味。

诗歌鉴赏:

《采桑子 韩山寓兴》是詹安泰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篇提到“八年已共韩山老”,暗示了诗人与山水的深厚情谊,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描绘中,鸟雀的悦耳声与苍翠的植物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内心宁静的追求。

“外有回波照眼明”一句中,水波的闪烁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清澈,给人以宁静的享受。而“崚嶒时见童樵下”则描绘出一个生动的画面,童樵的身影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和谐美。

最后一句“胜似长斋作老僧”则意蕴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生活的真实与简单,优于那些沉迷于修行而失去生活乐趣的老僧。全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潜藏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年已共韩山老:时间的流逝与山的永恒形成对比,暗示人与自然的亲近。
  • 鸟雀珑玲,蕉枥萧森:描绘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外有回波照眼明:水波的光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清澈。
  • 崚嶒时见童樵下: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一担红青,双篴飞鸣:具象化的细节,表现出生活的真实与鲜活。
  • 胜似长斋作老僧:强调自然生活的真实优于修行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活体验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语言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形象化,赋予其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自然生活的真实与简单,相较于禁锢于寺庙的老僧,展现出一种自由与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雀:象征生机与快乐。
  • 蕉枥:代表自然的繁茂与生命的力量。
  • 回波:象征着内心的明亮与宁静。
  • 童樵:象征着纯真与生活的真实。
  • 老僧: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八年已共韩山老”,意指什么? a) 诗人与山的亲密关系
    b) 诗人对年龄的感叹
    c) 诗人对时间的迷茫

  2. “鸟雀珑玲”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繁忙
    c) 内心的孤独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哀伤
    b) 宁静与思考
    c) 兴奋与快乐

答案:

  1. a) 诗人与山的亲密关系
  2. a) 自然的美丽
  3. b) 宁静与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山水诗,展现自然之美。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思乡情怀与自然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詹安泰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詹安泰的诗更具生活气息,而王维则偏重于心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詹安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