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二 除夕宿西坝,停电无灯》

时间: 2025-01-27 03:54:06

千祈大地今宵静,托宿群生。

战伐声停。

烛照寒更家室情。

愧随彼美长为伴,不学文英。

漫举瑶觥。

万姓流离酒亦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祈大地今宵静,托宿群生。战伐声停。烛照寒更家室情。愧随彼美长为伴,不学文英。漫举瑶觥。万姓流离酒亦腥。

白话文翻译:

今夜大地宁静,万物都在安息。战斗的声音已经消失。烛光照亮寒冷的夜晚,映照着家中的情感。我感到愧疚,竟然与那美好的事物长久为伴,却不学习文采。随意举杯,却发现万民流离,酒中夹杂着腥味。

注释:

  • 千祈:千般祈愿,今夜宁静。
  • 托宿:依靠、寄托。
  • 寒更:寒冷的更夫,指深夜。
  • 愧随彼美: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之情。
  • 瑶觥:美酒的杯子,象征奢华的饮酒。
  • 万姓流离:众多百姓的流离失所。

典故解析:

“彼美”可指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好事物,如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等,与诗人内心的愧疚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正值停电,无灯光照明。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战乱、百姓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千祈”描绘了大地的宁静,似乎是对美好夜晚的祈愿,但随之而来的“战伐声停”则揭示了历史的伤痛与人们的流离失所。烛光映照出家中的温情,却也让人感受到寒冷的孤独,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之情,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最后,酒虽美好,却因“万姓流离”而变得腥臭,隐喻着在美酒背后隐藏的苦难。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变化和深邃的社会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祈大地今宵静:今夜大地安宁,万物都在安静中。
  2. 托宿群生:寄托于众生,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战伐声停:战斗的声音消失,暗示和平的来临但也有过往的创伤。
  4. 烛照寒更家室情:烛光照亮了寒冷的夜晚,家中的情感显得更加珍贵。
  5. 愧随彼美长为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愧疚,暗示对自身境况的不满。
  6. 不学文英:未能学习优秀的文化,表露自我反省。
  7. 漫举瑶觥:随意举杯,不再讲究。
  8. 万姓流离酒亦腥:即使酒美好,但因众生的苦难而变得腥臭。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与战伐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痛苦。
  • 拟人:将万物描绘得有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思考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 大地: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宁静。
  • 烛光:温暖与情感的象征。
  • :代表生活的奢华与苦难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黄绮的创作风格主要关注于: A. 自然景观
    B. 社会现实
    C. 个人情感
    答案:B

  2. “愧随彼美长为伴”中的“彼美”指代: A. 美酒
    B. 美好事物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万姓流离”主要反映了: A. 人们的欢乐
    B. 社会的动荡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春望》杜甫
  3. 《夜泊牛津》黄维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采桑子 其二》均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采桑子 其二》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生活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现代诗歌鉴赏》
  2. 《古诗词精读》
  3. 《黄绮诗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