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秋闺》

时间: 2025-02-04 13:36:04

晚云攒,晚风寒。

叶落霜飞篱菊残。

不堪看。

不堪看。

侬瘦似花,倚栏谁个怜。

哀蛩泣遍衰杨岸,哀鸿叫遍疏桐院。

恨漫漫。

恨漫漫。

明月又圆,那人何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云攒,晚风寒。叶落霜飞篱菊残。不堪看。不堪看。侬瘦似花,倚栏谁个怜。哀蛩泣遍衰杨岸,哀鸿叫遍疏桐院。恨漫漫。恨漫漫。明月又圆,那人何日还。

白话文翻译:

晚上的云聚集,晚风刺骨寒冷。叶子纷纷落下,霜雪飞舞,篱笆旁的菊花也凋零了。这样的景象令人无法忍受,令人无法忍受。我像花一样瘦弱,倚靠着栏杆,谁能怜惜我呢?悲哀的虫鸣在衰败的杨树岸边响彻,悲哀的鸿雁在稀疏的桐树院子里叫个不停。无尽的恨意,真是漫长无边。明月已经圆满,那个人何时才能回来呢?

注释:

  • :聚集,积聚。
  • :寒冷,指晚风给人带来的寒意。
  • 霜飞:霜雪飘落,形容秋冬之际的寒冷和凋零。
  • :指“我”,是古代女性自称。
  • 哀蛩:悲鸣的蟋蟀,象征孤寂的心情。
  • 恨漫漫:无尽的怨恨,表示思念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项兰贞是明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女性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身处闺中,面对凋零的景物和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梅花引 秋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孤独与思念。诗中以“晚云攒,晚风寒”开篇,描绘了一个寒冷、凄凉的秋日晚景,伴随着落叶和霜飞,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紧接着,诗人以“侬瘦似花”自喻,表现出自己因思念而憔悴的状态,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助。通过“哀蛩泣遍衰杨岸,哀鸿叫遍疏桐院”,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情感,描绘了秋虫的哀鸣与鸿雁的凄叫,与自己内心的哀伤形成呼应。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刻画,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最后一句“明月又圆,那人何日还”,则是对远方爱人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恋情的执着与期望,令人感到一阵心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晚云攒,晚风寒。”:晚上的云聚集,风寒刺骨,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2. “叶落霜飞篱菊残。”:描绘秋天的萧瑟,植物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
    3. “不堪看。不堪看。”:反复强调这种景象令人无法忍受,体现内心的痛苦。
    4. “侬瘦似花,倚栏谁个怜。”:以自喻表达自己的脆弱与孤独,渴望关怀。
    5. “哀蛩泣遍衰杨岸,哀鸿叫遍疏桐院。”: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传达悲伤的情绪。
    6. “恨漫漫。”:无尽的怨恨,指对离别的痛苦。
    7. “明月又圆,那人何日还。”:寄托对恋人的思念和期待。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自己比作花,突显脆弱。
    2. 拟人:让昆虫和鸟类具有悲伤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3. 对仗:如“哀蛩泣遍”和“哀鸿叫遍”,形成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晚云: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寒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冷清。
  • 菊花:秋天的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明月:期盼和思念的象征,代表着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侬”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我
    • B. 你
    • C. 他
  2. 诗中提到的“哀蛩”是指什么?

    • A. 秋虫
    • B. 鸟
    • C. 花
  3.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项兰贞的《梅花引 秋闺》同样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但项兰贞的作品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景象,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中的女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