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桑见荆山》

时间: 2024-09-19 21:38:39

万岭郁丛丛,盘云气势雄。

纵横谁画笔,屈折自屏风。

倒树出断外,乱云生掩中。

无由更停马,此意恨如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稠桑见荆山 文同 〔宋代〕 万岭郁丛丛,盘云气势雄。 纵横谁画笔,屈折自屏风。 倒树出断外,乱云生掩中。 无由更停马,此意恨如蓬。

白话文翻译: 群山郁郁葱葱,云雾盘绕气势雄伟。 纵横交错如谁挥洒的画笔,曲折蜿蜒自成屏风。 倒下的树木显露在断裂之外,乱云在掩映中生成。 无法再停马观赏,这种遗憾如飞蓬般飘散。

注释:

  • 郁丛丛:形容树木茂盛。
  • 盘云:云雾环绕。
  • 气势雄:形容景象宏伟。
  • 纵横:形容山势交错。
  • 屈折:形容山势曲折。
  • 屏风:比喻山势如屏风般排列。
  • 倒树:倒下的树木。
  • 断外:断裂之处的外面。
  • 乱云:纷乱的云雾。
  • 掩中:在掩映之中。
  • 无由:无法。
  • 恨如蓬:遗憾如飞蓬般飘散。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荆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山势、云雾、树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无法停留观赏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荆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山岭的雄伟和云雾的变幻。首句“万岭郁丛丛,盘云气势雄”直接展现了山岭的茂密和云雾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纵横谁画笔,屈折自屏风”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势比作画笔挥洒的痕迹,屏风般的排列,增添了艺术美感。后两句“倒树出断外,乱云生掩中”进一步以倒树和乱云为意象,描绘了山中的动态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结尾的“无由更停马,此意恨如蓬”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无法停留的遗憾,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郁丛丛”和“盘云气势雄”描绘了山岭的茂密和云雾的壮观。
  • 第二句以“纵横”和“屈折”形容山势,比喻为画笔和屏风,增添了艺术美感。
  • 第三句通过“倒树出断外”描绘了山中的动态景象,增强了生动性。
  • 第四句以“乱云生掩中”进一步描绘了云雾的变幻,增添了神秘感。
  • 结尾通过“无由更停马,此意恨如蓬”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无法停留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势比作画笔和屏风。
  • 拟人:将云雾描绘为生成的乱云。
  • 对仗:如“纵横”对“屈折”,“倒树”对“乱云”。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荆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无法停留观赏的遗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万岭: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 盘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神秘。
  • 倒树: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动态美。
  • 乱云:象征着自然的不可预测和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岭郁丛丛”形容的是什么? A. 云雾 B. 山岭 C. 树木 D. 画笔
  2. “纵横谁画笔”中的“画笔”比喻的是什么? A. 山岭 B. 云雾 C. 树木 D. 屏风
  3. 诗中“此意恨如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望岳》:描绘山岳的壮丽,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文同《稠桑见荆山》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景色,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山势的雄伟和云雾的变幻,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