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白话文翻译:
在政殿咨询贤臣,在经筵引导英才。 未曾沉溺于逸乐,始终过于焦虑劳苦。 归途遥远如三山,遗留的台阁万古高耸。 小臣我无缘离去,必定拥戴那堕髯的称号。
注释:
- 政殿:指皇帝处理政务的宫殿。
- 咨丞弼:咨询贤臣,丞弼指辅佐的贤臣。
- 经筵:指皇帝讲学的场所。
- 俊髦:英俊杰出的人才。
- 耽逸乐:沉溺于安逸享乐。
- 焦劳:焦虑劳苦。
- 三山:指神话中的三座神山,比喻遥远的地方。
- 遗台:遗留下来的高台,比喻历史遗迹。
- 堕髯:指年老体衰,髯发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哀思。
创作背景: 仁宗皇帝是北宋的一位贤明君主,文同在仁宗皇帝去世后,为了表达对皇帝的怀念和敬意,创作了这组挽诗。诗中反映了仁宗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以及文同作为臣子的忠诚和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生平的回顾,展现了皇帝勤政爱民、不耽逸乐的形象。首两句“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描绘了仁宗皇帝在政殿咨询贤臣、在经筵引导英才的场景,体现了皇帝的贤明和重视人才。中间两句“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则直接表达了皇帝不沉溺于个人享乐,始终为国家操劳的辛劳形象。后两句“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用象征手法,表达了皇帝的功绩将如高耸的遗台一样,万古长存。最后两句“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则表达了文同作为臣子的忠诚和无奈,即使年老体衰,也愿意继续拥戴皇帝的遗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这两句通过对仁宗皇帝在政殿和经筵的活动描写,展现了皇帝的贤明和重视人才。
-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这两句直接表达了皇帝不沉溺于个人享乐,始终为国家操劳的辛劳形象。
-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这两句用象征手法,表达了皇帝的功绩将如高耸的遗台一样,万古长存。
-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这两句表达了文同作为臣子的忠诚和无奈,即使年老体衰,也愿意继续拥戴皇帝的遗志。
修辞手法:
- 比喻:“归路三山远”用三山比喻归途的遥远,“遗台万古高”用遗台比喻皇帝的功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哀思,展现了皇帝勤政爱民、不耽逸乐的形象,以及文同作为臣子的忠诚和哀思。
意象分析:
- 政殿、经筵:象征皇帝的政务和学术活动。
- 三山:象征遥远的地方,比喻归途的遥远。
- 遗台:象征皇帝的功绩,比喻历史遗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政殿咨丞弼”指的是什么? A. 皇帝在政殿咨询贤臣 B. 皇帝在政殿娱乐 C. 皇帝在政殿休息 答案:A
-
“归路三山远”中的“三山”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三座山 B. 神话中的三座神山 C. 三座历史遗迹 答案:B
-
诗中“小臣无分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皇帝的怨恨 B. 对皇帝的忠诚 C. 对皇帝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的《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怀念,但文同的诗更侧重于对皇帝的敬仰和哀思,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宋史》:可以了解仁宗皇帝的生平和时代背景。